——于粤韵中探寻诗意风度与家国情怀
在粤北韶城北江畔的张九龄公园,树科以粤语写就的《风度阁》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与深沉的诗意光辉。此诗虽篇幅不长,却以精炼之语、灵动之韵,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又充满人文气息的山水画卷,在诗意的流淌中尽显风度之韵、家国之思。
一、粤语韵律:地域文化的诗意回响
粤语,作为岭南地区极具特色的方言,自带一种独特的音韵美感和节奏韵律。《风度阁》以粤语入诗,恰似为诗歌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岭南血液,使其在吟唱之间尽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篇“风度楼去,风度阁嚟”,“去”与“嚟”的粤语发音,一去一来,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仿佛在时光的流转中,见证着风度楼与风度阁的更迭交替,也为全诗奠定了悠远的历史基调。这种粤语特有的词汇运用,不仅精准地传达了空间与时间的转换,更以其独特的音韵节奏,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余音绕梁的美妙效果,让读者在诵读之间,仿佛能听到岭南大地那悠扬的历史回响。
“嚟咗噈翩翩高企”,“嚟咗”这一粤语口语化表达,自然流畅且充满生活气息,将风度阁到来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仿佛一位翩翩君子,在不经意间便屹立于回龙山巅。而“翩翩高企”则以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风度阁的挺拔与高耸,粤语的发音在这里更增添了一种灵动与活泼,使得诗歌在雄浑之中又不失轻盈之美。这种将粤语韵律与诗意表达完美融合的手法,充分展现了树科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让《风度阁》成为了一首具有浓郁岭南风情的独特诗篇。
二、意象构建:山水画卷中的诗意风度
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树科在《风度阁》中精心选取了一系列意象,构建出一幅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彰显出独特的诗意风度。
“喺回龙山巅,望三江六岸”,回龙山巅作为全诗的重要意象,以其高耸入云的姿态,成为诗人俯瞰大地的视角。站在回龙山巅,诗人将目光投向三江六岸,这一广阔的视野不仅展现了岭南地区壮丽的山水风光,更象征着诗人开阔的胸襟与高远的志向。三江六岸,波光粼粼,水天相接,这一意象组合既描绘出大自然的雄浑壮阔,又蕴含着一种生生不息、奔腾向前的力量,与风度阁所代表的风度精神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诗意氛围。
“出水芙蓉轩辕皇岗飞”,出水芙蓉这一意象,自古以来便是纯洁、高雅的象征,在诗中它不仅点明了风度阁所处的优美环境,更暗示了风度阁所蕴含的高洁品质。而“轩辕皇岗飞”则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景象相结合,轩辕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皇岗象征着一种崇高的地位与威严。风度阁如飞鸟般矗立在轩辕皇岗之上,既展现出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又赋予了它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色彩与崇高精神,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诗意风度。
红墙碧瓦、伟岸节气、日出日落、彩霞满天、大河虹桥等意象,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层次感的山水画卷。红墙碧瓦象征着风度阁的庄重与典雅,伟岸节气则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日出日落、彩霞满天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大河虹桥则象征着连接与沟通,寓意着风度阁在地域文化与历史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更让读者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诗意风度与家国情怀。
三、历史传承:风度精神的时代回响
《风度阁》不仅仅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对风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风度阁,作为与张九龄紧密相关的文化地标,承载着张九龄所代表的风度精神。张九龄,作为唐代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华和正直的风骨闻名于世。他的风度精神,体现在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在文学创作上追求自然清新、意境深远。树科在《风度阁》中,通过描绘风度阁的壮丽景象,唤起了人们对张九龄及其风度精神的记忆与敬仰。
“红墙碧瓦,伟岸节气”,这看似对风度阁建筑外观的描写,实则暗喻着张九龄所代表的风度精神。红墙碧瓦象征着这种精神的庄重与永恒,伟岸节气则体现了其高尚的气节与不屈的精神。诗人以风度阁为载体,将张九龄的风度精神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韶州人家,镜像歌舞神仙”,这一句描绘了韶州人民在风度阁的庇佑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风度阁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人们精神家园的一部分。它见证了韶州地区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韶州人的记忆与情感。树科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对风度精神传承的期望,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如同风度阁一般,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成为推动地域文化发展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力量。
四、结构布局:起承转合间的诗意逻辑
《风度阁》在结构布局上,遵循了传统诗歌起承转合的逻辑规律,使得诗歌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同时又充满了灵动的诗意变化。
诗歌开篇“风度楼去,风度阁嚟”,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主题,引出风度阁这一核心意象,起到了“起”的作用。这一句不仅交代了风度阁的由来,更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时空的转换感,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
“嚟咗噈翩翩高企,喺回龙山巅,望三江六岸”,此部分承接开篇,进一步描绘风度阁的姿态与所处的环境,是“承”的部分。通过对风度阁高耸姿态和广阔视野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雄浑壮阔的山水世界之中,同时也为下文意象的展开和情感的抒发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