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契合;机器人所体现的科技进步,与仪仗队所象征的国家发展,在时代意义上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诗人正是捕捉到了这种矛盾与统一,通过意象的相互联想,将科技与人文、个体与集体、娱乐与仪式等多重命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发读者对时代发展的深层思考。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向来注重 “意与象合”“情景交融”,如陶渊明的 “菊花” 象征着隐逸情怀,杜甫的 “登高” 蕴含着家国之思。树科的《正嘢》虽然是现代方言诗,但其意象构建却继承了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将 “机器人” 与 “仪仗队” 这两个现代意象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实现了 “象” 与 “意” 的高度统一。同时,诗人通过意象的循环联想,打破了传统诗歌意象的单一指向性,使得意象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展现出现代诗歌的创新活力。
三、时代镜像:个体感知与集体记忆的交织
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时代的镜像。《正嘢》以诗人个体的感知为切入点,通过 “春晚” 与 “国庆” 两个时间节点的选择,以及 “机器人” 与 “仪仗队” 两个意象的联想,巧妙地折射出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展现了个体感知与集体记忆之间的深刻关联。
“春晚” 与 “国庆” 是当代中国两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间符号,它们分别代表着家庭团圆的民俗节日与国家庆典的政治节日,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功能与集体情感。春晚自 1983 年开办以来,已成为中国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它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文艺节目,展现着中国的文化魅力与社会变迁,是全民共享的娱乐盛宴,承载着个体对家庭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庆则是国家的生日,自 1949 年以来,每一次国庆庆典都记录着中国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国庆阅兵,更是将国家的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承载着全体国民的集体记忆、民族自豪感与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诗人将 “机器人” 置于春晚的场景中,将 “仪仗队” 置于国庆的场景中,并非偶然。机器人作为科技产品,是中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从工业生产走向文化娱乐,成为中国科技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而仪仗队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其每一次亮相都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从武器装备的更新到队列仪式的完善,都展现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诗人通过个体在这两个特殊时间节点的所见所感,将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这两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通过 “看到机器人想到仪仗队”“看到仪仗队想到机器人” 的联想,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得宏大的时代主题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在个体的感知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从个体感知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来看,《正嘢》展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塑造。诗人的个体联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对 “机器人” 与 “仪仗队” 所承载的集体记忆的认知之上。机器人所代表的科技进步,是全体国民共同经历的时代变迁;仪仗队所象征的国家精神,是全体国民共同的文化记忆。诗人将这些集体记忆融入个体的感知之中,通过个体的视角将其呈现出来,使得集体记忆更加鲜活生动,也让个体感知具有了更广泛的时代意义。同时,诗人的个体联想也为集体记忆增添了新的内涵,它打破了人们对 “机器人” 仅作为科技产品、“仪仗队” 仅作为国家符号的固有认知,让人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科技与人文、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丰富了集体记忆的层次与维度。
在中外诗歌史上,以个体感知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不胜枚举。如杜甫的 “三吏三别”,通过个体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艾略特的《荒原》,通过个体的精神困境,折射出一战后西方社会的文化危机。树科的《正嘢》虽然篇幅短小,但其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与这些经典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以诗人个体的微小感知,捕捉到了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将个体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展现了当代中国诗人对时代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也让诗歌成为连接个体与时代、个人情感与集体记忆的重要纽带。
四、诗学价值:短章的艺术魅力与当代启示
《正嘢》作为一首短章方言诗,其在诗学层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运用、精妙的意象构建与深刻的时代内涵,更在于它以短小的篇幅展现出的巨大艺术张力,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从艺术形式来看,《正嘢》体现了 “以简驭繁” 的艺术追求。诗歌仅四句,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句式,却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构建起丰富的意象体系与思想内涵。这种 “简” 并非简单,而是经过诗人精心提炼后的高度浓缩。诗人摒弃了多余的修饰与铺陈,直接将 “春晚 — 机器人 — 仪仗队”“国庆 — 仪仗队 — 机器人” 这两个核心的联想过程呈现出来,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感受到意象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体会到诗歌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时代思考。这种 “以简驭繁” 的艺术手法,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绝句便是 “以简驭繁” 的典范,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仅二十字便描绘出壮阔的景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正嘢》继承了这种短章的艺术传统,将现代生活内容与方言元素融入其中,为当代短章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从思想内涵来看,《正嘢》展现了当代诗歌 “关注现实、思考时代” 的精神内核。在当代诗歌创作中,部分作品存在着脱离现实、语言晦涩、思想空泛的问题,而《正嘢》则始终扎根于当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