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第892章 于粤语肌理中品悟人生哲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2章 于粤语肌理中品悟人生哲思(2 / 5)

的 “向上”,将这种精神状态具象化,让读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激情与决心。飞机,会停机 / 要落地,唔跌落”,则描绘了飞机完成飞行任务后平稳落地的场景,对应着人生中需要沉淀、休整的阶段。人生不可能永远处于 “向上” 的冲刺状态,当目标达成或遇到瓶颈时,需要学会 “停机”“落地”,进行自我反思与调整。这里的 “唔跌落” 尤为关键,它强调了 “落地” 并非 “跌落”,不是失败与挫折,而是一种从容、平稳的过渡,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过程的理性认知与豁达态度。

这种 “向上” 与 “落地” 的辩证关系,与老子 “物壮则老” 的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事物发展到极致便会走向反面,因此主张 “知止不殆”,即知道适可而止,才能避免危险。《向上同坐低》中的 “飞机” 意象,正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诗化表达:“向上” 是人生的追求,但 “落地” 同样是人生的必然,唯有正确看待 “向上” 与 “落地” 的关系,在进取与沉淀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拥有完整、从容的人生。此外,这种意象建构也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 “人是在不断选择中塑造自我” 的观点相契合。人生的 “向上” 与 “落地”,本质上是人们在不同阶段做出的不同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塑造着独特的人生轨迹,而诗人通过 “飞机” 意象,将这种选择的过程与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发读者对自身人生选择的思考。

从诗学意象的创新性来看,“飞机” 作为现代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诗歌意象的局限性,为诗歌创作注入了现代气息。传统诗歌多以自然景物如山水、草木、日月等为核心意象,而《向上同坐低》则将目光投向现代社会中的交通工具,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观察力与创造力。这种现代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体系,更让诗歌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反映出当代人的人生体验与精神状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飞机” 意象的多维性,也让诗歌的解读空间更为广阔 —— 不同的读者可以从 “飞机” 的 “飞起”“落地” 中,联想到自己人生中的不同经历,如学业的进步与休整、事业的发展与转型等,从而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正是优秀诗歌意象所具备的特质。

三、逻辑思辨的诗性表达:从辩证关系到人生智慧

诗歌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思想的载体。《向上同坐低》以短小的篇幅,蕴含了深刻的逻辑思辨,通过 “向上” 与 “坐低” 的辩证关系,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与豁达智慧。这种逻辑思辨并非以枯燥的理论形式呈现,而是融入诗歌的意象与语言之中,实现了逻辑与诗性的完美融合,让读者在感受诗歌美感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

首先,诗歌构建了 “向上” 与 “坐低” 的二元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其逻辑思辨的核心。“向上” 代表着人生的进取、追求与拼搏,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人生状态;“坐低” 则代表着人生的沉淀、从容与接纳,是一种静态的、平和的人生态度。二者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生旅程。没有 “向上” 的拼搏,“坐低” 便失去了坚实的基础,成为空洞的安逸;没有 “坐低” 的沉淀,“向上” 便会陷入盲目的冲刺,难以持续。诗人以 “飞机” 的 “飞起” 与 “落地” 为纽带,将 “向上” 与 “坐低” 紧密联系起来:飞机要 “向上” 飞起,才能完成飞行任务;飞行结束后,要 “坐低” 落地,才能为下一次飞行做好准备。这种类比清晰地展现出 “向上” 与 “坐低” 的辩证关系,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二者的统一性。

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诗歌遵循了 “现象 — 本质” 的认知路径,通过 “飞机” 的飞行现象,揭示出人生的本质规律。人生事,嘟一样 / 似飞机,要飞起”,先将 “人生事” 与 “飞机” 进行类比,提出现象层面的关联;接着 “向上!向上!向上……” 描绘飞机起飞的动态,对应人生的进取过程;然后 “系飞机,会停机 / 要落地,唔跌落”,进一步阐述飞机飞行的完整过程,指出 “落地” 是必然环节;最后 “心态喺坐低……” 将 “落地” 的行为升华为 “坐低” 的心态,揭示出人生应有的态度,完成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飞跃。这种逻辑推理过程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生硬之感,而是与诗歌的意象、语言融为一体,让思想的表达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向上同坐低》中的逻辑思辨,正是如此 —— 它隐藏在诗歌的意象与语言之下,却贯穿全诗,让诗歌既有美的形式,又有深的思想。

此外,诗歌中 “心态喺坐低……” 的表述,将逻辑思辨的焦点从外在行为转向内在心态,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坐低” 不仅是飞机 “落地” 的外在行为,更是一种从容、平和的内在心态。在人生中,人们难免会遇到 “落地” 的时刻,如事业的低谷、理想的受挫、人生的转折等,此时能否以 “坐低” 的心态去面对,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走出困境,重新出发。这种对心态的强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 人生的幸福与成功,不仅取决于外在的成就,更取决于内在的心态。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在人生遭遇挫折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风雨,与《向上同坐低》中 “坐低” 的心态有着相通之处。二者都强调,面对人生的起伏,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不为外在的境遇所困扰,这种人生智慧跨越了时空,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共鸣。

从诗学逻辑的创新性来看,《向上同坐低》打破了传统诗歌重情感、轻逻辑的局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