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同时,也强调了“尊重多样性”和“以提升阵法实际效能为最终目的”的基本原则。
风波三:技术路线之争——“你的算法方向错了!”
最激烈、也最伤元气的冲突,来自于根本性的技术路线分歧。
社区里热度最高的项目之一,是旨在设计下一代护宗大阵基础模块的“不朽基石计划”。这个项目吸引了众多顶尖的阵法师和数学修士参与,也成为了不同技术流派角力的战场。
核心争议点在于: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超越现有认知的超高强度攻击(例如来自丹塔的终极法宝,或者秦洛假设中的“暗能量湮灭炮”),防御阵法的核心逻辑应该是什么?
以算天门精英“矩阵狂人”为首的“绝对防御派”认为,应该追求极致的刚性和计算密度。他们主张构建一个基于超大规模线性代数方程组和多重矩阵变换的防御体系,通过近乎无限的算力,将任何攻击的能量在接触瞬间就进行精确分解、偏转、抵消。他们的方案,模型复杂,计算量恐怖,但理论上防御上限极高。
而另一派,以一位id为“流体智者”、疑似来自海外修士联盟的匿名大佬为首的“流动卸力派”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刚性防御终有极限,一旦攻击强度超过某个阈值,再坚固的盾也会被击穿。他们主张借鉴流体力学和拓扑学,构建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具有极高韧性和自适应能力的防御场。如同水流绕过礁石,他们的阵法能在受到攻击时通过自身的形变和能量流动,将破坏力引导、分散、耗散掉。此方案模型同样复杂,且对实时控制和灵力流塑性要求极高。
两派都拿出了各自的理论推导、数学证明和小规模模拟数据,证明自己的路线更具优越性。
争论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矩阵狂人”在“流体智者”的方案讨论帖下留言:“花里胡哨,华而不实!面对绝对的能量洪流,你那点小聪明就像试图用蛛网拦住海啸!”
“流体智者”则回敬:“蛮干硬抗,冥顽不灵!你的超级矩阵不过是另一个更容易被算力压制击穿的标靶!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和引导,而非对抗!”
双方的支持者在项目的每一个子模块设计上都要激烈交锋。提交的代码和方案相互否定,合并请求的评论区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斥着复杂的公式、尖锐的质疑和偶尔的人身攻击。一个旨在协作推进的项目,进度反而因为内耗而几乎停滞。
这场争论已经超出了简单的对错范畴,触及了根本性的设计哲学和世界观。社区管理员试图调解,但收效甚微。毕竟,在真理面前,谁又会轻易让步呢?
青岚宗阵枢阁内,秦洛看着“不朽基石计划”项目页面上那一片狼藉的争论记录和几乎为零的有效合并,揉了揉眉心。
苏妙仪在一旁轻叹:“没想到开放协作,反而会带来如此大的内耗。这样吵下去,何时才能有结果?”
天算子也一脸苦恼:“我们已经封禁了几个言辞过于激烈的账号,但根本问题不解决,矛盾依然存在。”
秦洛沉默片刻,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有争论,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这是好事。真理越辩越明。但光靠嘴皮子争论,永远分不出高下。”
他站起身,走到中央控制台前,调出了“不朽基石计划”的项目文件。
“既然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方案更优,那就用事实说话。”
他快速操作着,在项目主页发布了一条置顶公告:
【公告:关于‘不朽基石计划’技术路线争议的解决方案】
鉴于项目目前存在的重大技术路线分歧,为有效推进项目进展,现决定启动‘终极测试验证’流程。
1 请‘绝对防御派’与‘流动卸力派’在十日内,分别基于各自理论,完成一个标准防御模块的最终设计。
2 青岚宗将提供最高规格的模拟灵境资源,对两个模块进行极限压力测试 。测试数据将完全公开。
3 测试标准:在模拟‘丹塔诛仙炮’全力一击(能量等级设定为已知最高攻击的150)下,评估模块的防御效能、资源消耗、崩溃阈值等关键指标。
4 最终,项目将采纳综合表现更优的方案作为主分支,或探索两者融合的可能性。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让数据和结果,为这场争论画上句号。
公告一出,整个社区瞬间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热议。
【支持!用数据说话!】
【早该如此!吵来吵去有什么用!】
【哈哈,有好戏看了!这可是巅峰对决!】
【感觉像是在看两大高手约战紫禁之巅……】
“矩阵狂人”和“流体智者”几乎同时在公告下回复:
“同意!十日后,见真章!”
“正合我意!让事实证明谁才是未来!”
喧嚣的互怼暂时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大流派闭关冲刺、准备终极对决的紧张氛围。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十天后那场注定将载入阵法史册的模拟测试。
秦洛看着重新聚焦于技术本身的社区,微微颔首。开源协作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各种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纠葛。但只要有合理的规则、开放的胸襟和尊重事实的态度,这些碰撞终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只是,他隐隐有种预感,这次极限测试,恐怕不会那么平静地结束。巨大的能量模拟,加上两大顶尖算法的极致对抗,会不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比如,模拟灵境过载,导致现实世界的灵网,也跟着“合并冲突引雷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