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
小毛球安静地听着,没有说话。它趴在界隆的肩膀上,黑色的小眼睛盯着桌面上的星图,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它轻轻开口:“你的梦想,和我见过的很多‘星航者’一样。他们有的成功了,驾驶着星舰穿越了星海;有的失败了,永远留在了冰冷的宇宙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不放弃。”
界隆抬手,轻轻碰了碰小毛球的脑袋,绒毛软软的,像一团棉花。“我不会放弃的。”
他拿起那份《星舰计划(草案v90)》,翻到最后一页,在那个歪斜的火箭旁边,又画了一个小小的星星,“总有一天,我要让人类的星舰,飞出太阳系,飞向更远的地方。”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了,传来助理的声音:“界隆博士,总部发来消息,让您下午去黄石基地参加会议,说是和逐火之蛾的访问有关。”
界隆愣了一下,看向小毛球。小毛球从他的肩膀上跳下来,落在桌面上,眼神里带着一丝玩味:“看来,我们的机会来了。去看看那个逐火之蛾的首席,说不定真能找到些线索。”
界隆深吸一口气,站起身。他整理了一下有些皱巴巴的白大褂,戴上眼镜,拿起桌面上的星舰模型——那是他亲手做的“理想号”,舰体上刻着一行小字:“向星海出发”。
他把模型放进包里,对小毛球说:“走,去黄石基地。不管那个首席是谁,我都要去看看,说不定……这是我离星舰梦想最近的一次机会。”
小毛球跳进他的口袋里,只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黑色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好啊!正好我也想看看,这个逐火之蛾的首席,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
落基山脉的阴影如同巨大的帷幕,将逆熵黄石基地的地表覆盖得严丝合缝。
而在地下百米深处,第三会议室正以一种近乎奢侈的规模,彰显着这个西方巨擘组织的底气——5000平方米的空间并非简单的空旷,而是将科技感与庄重感揉碎后重新编织的杰作。
会议室的穹顶是弧形的透明材质,下方悬挂着数百盏嵌入式冷光灯,光线透过特制的棱镜折射,在墙面投下类似星轨的纹路,缓缓流转,像是将一片微型星海搬进了室内。
中央的矩形会议桌长达20米,桌面是整块的黑色陶瓷,表面光滑如镜,倒映着周围的人影与灯光,边缘处镶嵌着一圈淡蓝色的光带,随着人员的走动微微闪烁,像是在无声地引导着秩序。
桌子两侧的座椅是按照人体工学设计的真皮沙发,左侧坐满了逆熵的高层——盟主瓦尔特、副盟主梅林、科研总负责人特斯拉与爱茵斯坦……
还有二十余位执行者与研究所所长,他们身着统一的深灰色制服,袖口处绣着逆熵的标志,神态肃穆却不紧绷,偶尔有人低头交流,声音压得极低,像是在维护某种无形的默契。
界隆的身影显得有些特殊:他没穿逆熵统一的深灰色制服,而是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白大褂,袖口沾着点点咖啡渍,头发依旧是那副“鸟巢”模样,只是比在办公室时稍微整理了一下
而桌子的右侧,只有凯文一人。
他依旧穿着那身标志性的黑色特制制服,风衣搭在椅背上,露出领口处精致的金属徽章……
一只浴火重生的飞蛾。
少年坐姿挺拔,冰蓝色的眼眸平静地扫过对面的人群,没有丝毫因“孤身一人”而显露的局促,反而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寒潭,让原本低声交谈的逆熵高层渐渐安静下来。
就在半小时前,瓦尔特还带着凯文走遍了黄石基地的每一个角落。
从员工宿舍的恒温智能床铺,到无人机甲生产线的全自动机械臂……
从能模拟星空的休闲室,到提供三十种口味的食堂窗口,每一处细节都透着逆熵对“人”的尊重——哪怕是在崩坏肆虐的时代,也不愿放弃生活的温度。
尤其是无人机甲的批量生产线,给凯文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那条长约千米的生产线几乎看不到人工操作,银白色的机械臂精准地抓取零件,激光焊接的火花在透明防护罩后连成一片淡蓝色的光带,每三分钟就能组装出一台完整的侦查型机甲。
更让他心动的是配套的人工智能系统,屏幕上显示的机甲同步率数据稳定在92以上,远超逐火之蛾现有水平。
“这条生产线的核心是‘模块化组装’,”当时瓦尔特站在观察窗前,指着屏幕上的三维模型解释,“机甲的武器、装甲、能源核心都能自由更换,针对不同类型的崩坏兽,只需要五分钟就能完成改装。”
他身边的执行者补充道:“我们目前有三条这样的生产线,月产量能达到三百台。”
凯文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沿,脑海里已经开始盘算——逐火之蛾的前线部队正缺这种高效的量产型机甲,如果能买下十条生产线,配合逐火之蛾的意识同步技术,对抗崩坏兽的效率至少能提升40。
他看向瓦尔特,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真:“这条生产线的技术参数,我希望能拿到一份详细资料。”
瓦尔特笑了笑,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转头指向不远处的休闲区:“先别急着谈工作,尝尝我们食堂的手工巧克力蛋糕?是甜品区的老师傅特意做的,据说用了南美洲的可可豆。”
他递过来一个精致的纸盘,上面放着一块裹着金箔的蛋糕,奶油上还点缀着一颗新鲜的蓝莓。
凯文愣了一下,接过纸盘。他没想到,这位逆熵盟主对待自己的态度,既不是朋友的热络,也不是对手的警惕,更像是一种……带着关切的试探。
比如在员工宿舍时,瓦尔特会特意询问逐火之蛾战士的住宿条件;在休闲室看到机甲模型时,会主动提起自己收藏的《阿拉哈托》手办;甚至在食堂吃饭时,会记得他不吃香菜,特意让厨师换了一份套餐。
但他很清楚,这种私下的默契,在正式场合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