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 耻辱(1 / 2)

秦皇岛的早晨,海风送来了潮湿和凉风。

男篮的训练基地与海滨浴场仅一街之隔,一波波海浪声不绝于耳。

早上八点,训练馆新换的篮球架下,首批报到的十名球员赫然在列。

除了宏远“三叉戟”外,其他人的名字,王溯其实全都听过。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郭士强和刘炜。

其馀人则是龚松林、王博、薛玉洋、李可和焦健。

此外,八一队的另外四名首发,以及姚明和大巴,都因为各自原因推迟了报到时间。

总的来说,这一届国家队男篮老中青结合,平均年龄只有24岁,平均身高达到2米01。

从集训人选来看,外界认为男篮正处于了新老交替的过渡期。

老一辈基本退下,新生代球员逐渐担任主力。

然而,即使今年有老帅蒋兴权坐镇,但很多球迷仍旧不看好这届男篮的实力。

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男篮去年的成绩太烂了,球迷们的信心都被打碎了。

去年,男篮先是在世锦赛上一场不胜,直接垫底。

后面又在釜山亚运会中,被韩国队逆转翻盘,丢掉金牌。

自那之后,男篮原教练王非引咎辞职,新的主帅人选直到今年四月份,才确认由蒋兴权接任。

此时,身材不高,头发花白的蒋兴权站在队伍最前面,旁边是助理教练阿的江和张勇军。

蒋兴权看了一眼手表,然后举起右手,“大家都回头看看,看看墙上的那些标语。”

他的声音不大,但穿透力极强。

王溯等人依言回头,只见训练馆墙上写着三条标语。

而最上面的巨大标语,象一道伤疤一样印在那里——“不忘釜山教训”!

气氛逐渐变得压抑,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好了,都看清楚了吧!”

蒋兴权的声音不紧不慢,“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拿下冠军,去雅典参加奥运!”

今年在哈尔滨举办的亚洲男子篮球锦镖赛,事关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名额。

全亚洲十六支队伍,共同争夺这唯一一个名额!

“带他们去会议室。”

蒋兴权对着两位助教交代一句之后,率先离开球馆。

众人跟在阿的江和张勇军的身后,一起来到球馆的会议室。

球员们各自找位置坐下,没有人说话。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前方那块巨大的白色幕布上。

幕布上方,又是那几个刺目的大字——“不忘釜山教训”。

王溯坐在塑料椅子上,背挺得笔直。他知道釜山亚运会,也知道决赛输了。

但知道,和亲眼看见,是两码事。

教练组的三人就站在幕布旁,如同三尊沉默的铁塔。

蒋兴权没有看队员,他只是盯着幕布,眼神幽深。

“看。”他只说了一个字。

录像开始了。

嘈杂的韩语解说,刺耳的现场助威声,瞬间充满了整个房间。

画面从比赛最后两分钟开始,中国队一直领先韩国队,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画面中的韩国队员已经露出了绝望的神情,釜山体育馆也一片死寂。

录像室里,有球员下意识地松了口气,仿佛胜利已被己方收入囊中。

但下一秒,所有人的心脏都跟着画面猛地一抽。

失误了!

韩国队抢断得手,他们打出了娴熟的快速反击,三分命中。

分差只有4分了,时间还有24秒。

现场的韩国观众瞬间从死寂中爆发,那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即便隔着幕布,也让人耳膜生疼。

中国队再次发球。

可是,又是一次失误!

球直接被裁判吹了5秒违例!

球权转换!

王溯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

他能感觉到身边朱芳雨和杜峰的呼吸都停滞了,他知道这两位是去年釜山败局的经历者。

韩国队发球,又一个三分!

这次甚至带着一点运气,篮球磕磕绊绊地滚进了篮筐。

分差来到了1分!

时间只剩最后几秒!

恐慌,肉眼可见的恐慌,在画面中每一个中国队员的脸上蔓延。

最后韩国队使出犯规战术,两罚全中,中国队领先3分。

但韩国队用一个不可思议的超远三分,在终场前将比赛拖入到了加时赛。

录像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知道结局,但亲眼目睹这雪崩式的崩盘时,那种窒息感依然扑面而来。

进入到加时,气势和运气已经完全倒向了对手。

终场哨响。

韩国队员疯狂地拥抱庆祝,将他们的功臣高高抛向空中。

而中国队的球员们,有的茫然失措,有的用毛巾蒙住脸,有的不甘地望着计分器。

那一张张痛苦、悔恨、麻木的脸,被镜头无情地特写、放大。

录像没有在这里结束。

画面一转,是韩国电视台赛后制作的夺冠集锦,反复播放着最后30秒的逆转瞬间,配上了慷慨激昂的音乐。

一遍,又一遍,象是在公开处刑。

“啪。”

蒋兴权关掉了录像机,房间里恢复了黑暗和寂静,只有球员们粗重的呼吸声。

“看完了。”

蒋兴权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可怕。

“都说说吧,如果当时你在场上,最后30秒,领先7分,你会怎么做?”

死寂,没有一个人开口回答。

这个问题太尖锐了。

让这些并未参加那场比赛的年轻球员,去评判前辈的惊天失误,去假设一个不存在的如果。

“郭士强,你来说,当时你在场吧!”蒋兴权直接点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