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没好气的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的在了他的额头上点了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女性天性敏感,李恪才靠近,杨妃也像是闻到了李恪身上淡淡的酒味,皱了皱眉头。
只是与长孙皇后不同,李恪毕竟是她的亲儿子。
杨妃只是责怪似的瞪了一眼李恪,随即就吩咐旁边的侍女蕙香,去泡一杯蜂蜜水给李恪,让他洗澡的时候趁机醒醒酒
李恪听从着长孙皇后的命令,亦步亦趋的跟在杨妃的身后,回到凤寰宫洗澡。
在小心的偷瞄了一眼走在前面的长孙皇后后,李恪侧着身子走了两步,靠近了生母杨妃。
一旁的杨妃闻弦歌而知雅意,看到儿子的这个小动作后,立马慢下了步伐,配合着与长孙皇后拉开距离。
只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下,杨妃与李恪的这点小动作,根本就瞒不过,秀外慧中,颖悟绝伦的长孙皇后。
只是长孙也需要让李恪知道,自己和李世民找他的目的。
于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着那对娘俩,作着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小把戏
“阿娘,到底什么事啊?怎么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紧紧张张的。”
说着,又指了指长孙皇后,心虚的说道:“还劳烦母后的大驾,大张旗鼓的找我。"
“呵你还好意思说!”
杨妃也是气极反笑,自己这儿子以前多乖,现在怎么就跟个泥鳅似得,一个没看住,就不知道钻到哪里去了。
一有事就找不到人。
历代以来,不管是哪一位皇子,不管多大岁数,都会想尽办法留在宫中,时不时的跑到皇上面前好好秀一下存在感。
自己这儿子好了,要不是她让他每周进宫给皇上请安,怕是十天半个月也见不到他人。
只不过,因为刚才杨妃已经得到了长孙皇后的示意,所以在听到李恪的询问之后,也没有再卖关子。
直接向李恪解释起,为什么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这么着急找他 。
原来,与历史中发生的一样。
去年冬天,草原上发生了巨大的降雪,牛羊马冻死无数。
要明白,苍茫的草原上,牛羊马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损失惨重的突厥人为了减少损失,他们决定向契丹诸部,征集牛羊和勇士,以求将自己的损失转换到那些部落身上去。
这样,契丹诸部当然不愿意了,因为这场大雪,你有损失,可是我的损失也不小。
这要是被你这样来一遭,那我们契丹诸部不就要饿死了吗?
怎么?你的命是命,我们的命就不是命了?
你们要是这样搞的话!那我还不如索性降唐了,最起码李世民霸霸不会这么残酷的对待我们。
只是,他们上来也不敢直接就交底,先偷偷派遣了两名使节来大唐试探一下李世民的态度,若是李世民优待他们,那他们就正式降唐。
这主意是很好,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走漏了风声。
让得到情况的突厥可汗颉利大惊失色,原本他就为薛延陀的事情糟心,现在要是后背也出了问题,那还得了。
于是,也效仿契丹诸部,没有派遣正使来唐。
但是派了几名学习过中原文化的突厥王子,还有数名曾经投靠突厥人的大儒,来到大唐,想要看看大唐到底有什么反应。
只是这些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等到过授意,在与李世民接触后,提出了请求用梁师都换去契丹诸部,这样一个条件。
只是李世民知道突厥现在国政混乱,根本没有能力庇护梁师都,所以就想要拒绝。
突厥人见状,就拿出三千匹战马作为赌注。
由他们出三道考题。
让大唐的几位皇子和突厥的几位皇子打擂。
如果大唐败了,就同意用梁师都换取契丹诸部。
如果赢了,可以得到突厥的上等战马三千匹。
要知道,前两年,颉利带着草原十八部兵围长安,李世民除了刚刚登基国力不稳和民力不强外。
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战马,缺少战马就缺少骑兵,缺少机动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草原人则刚好相反,人皆有马,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不像前世的时候,有着固定的区域放牧。
现在的草原,部族与部族之间,吞并是很常见。
一旦有外部入侵,或者战事不利。
他们就会迁移到更远的地方,这就是他们与农耕民族最大的区别。
而缺少战马的李世民,就算打胜了颉利,也很难彻底灭掉他们。
再者前年的时候,颉利是带着草原十八部有备而来,以有备打无备,失败的风险太大。
这才听取了房玄龄的建议,忍辱负重,签订了渭水之盟,决定休养国力,再与之决战。
只是,他眼下见契丹诸部也只是派人来试探,还不确定是否降唐,决定刺激一下他们也好。
反正赢了就能有三千匹战马,输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也就同意了这次的赌约。
只是,李世民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突厥人,之所以敢夸下海口比试,是早已经将他们李恪这些皇子,以及李氏宗室,调查的清清楚楚。
他们不光想赢下比试,还想要好好羞辱一番李世民。
他们知道,李世民射箭很厉害。
但是李世民生的那些皇子,不曾习武,就连君子六艺中的射箭,也都很一般,平常也就打打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就连李氏宗室,也没有一个能打的。
你李世民不是射箭厉害吗?
那我们就要在你最擅长的箭术上,狠狠的抽你一巴掌。
而眼下,李世民还不知道,现在的李恪已经学会了习武,射箭对他来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