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只会更胜一筹。
李恪心中暗自思忖,有袁天罡在侧,自己或许真能在这大唐的风云变幻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良久,他定了定神,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郑重的朝着袁天罡道。
“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本王今日得遇先生,实乃三生有幸,先生愿意为北地百姓谋福祉,为大唐的昌盛贡献力量,本王在此多谢先生大义。”
说完,李恪微微躬身,向袁天罡行了一礼。
袁天罡微笑着说道:“殿下过奖了。袁某不过是顺应天意,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殿下心怀百姓,有王者之风范,这才是袁某愿辅佐殿下,造福一方百姓的原因。”
当然,袁天罡自然不会告诉李恪真正的原因。
那就是他初次观李恪的面相,虽贵不可言,但乃“英年早逝”之面相。
只不过在其额头之上,有一条若有若无的金线隐隐闪烁,预示着此人将有非凡的机遇与转折。
这才是当时袁天罡拦下李恪的重要原因。
如今,再看李恪,已有“夙彰奇表,天纵神武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