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袁天罡。
就算袁天罡为人淡泊,此时看向李恪,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
他微微点头,神色稍缓道:“殿下能及时醒悟,实乃北地之幸。”
“战地征粮,本就是兵家大忌。当今陛下,乃是有数的军事大家,曾经更是贵为天策上将,节制天下兵马,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
"不知道,殿下知不知晓,陛下为何会在北地征集二万石粮草?"
“难道不是觉得本王有钱有粮,所以才向本王伸手征粮的吗?” 李恪疑惑地问道。
面对李恪的这么一句颇为自负,且很有自知之明的话。
袁天罡听完之后,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
刚才还略显气闷的心情,也随着这句话烟消云散。
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殿下,理是这么一个理,你说的倒也没错,陛下就是看到你在北地经营有方,财力雄厚,这才会在此时向你征集粮草。”
“但是此举绝非这么简单,背后还隐藏一系列的事情。要知道当今陛下,文治武功,俱是一流的存在。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同殿下一般大小,难道陛下不知道这样会对殿下你产生不公?”
“更何况,去年,熬过了年初的各种灾难,秋收之后,各地上缴的赋税,也已经陆续得抵达了国库。陛下若只是单纯为了解决大军粮草问题,大可从国库调用,或者向其他豪绅大族征集。”
“可最后陛下却还是向殿下你征粮了,这其中的思量不知道殿下可有想过没有?”
说到这的时候,袁天罡嘴角微扬,用戏谑的眼神看向李恪。
李恪被这眼神看得微微一怔,随即自负一笑道。
“先生莫要用这般眼神看本王,本王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哈哈哈哈哈”
袁天罡爽朗一笑,说道:“殿下莫恼,殿下这话虽然自负,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说话间,袁天罡露出一个神秘无比的笑容。
他微微前倾身子,压低声音对李恪说道。
“但陛下此举,你若是洞悉了其中的背后的缘由。只要操作得当,殿下封地内的势力,将以十倍的速度发展壮大,并且”
并且什么啊?
你倒是说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报复李恪最近一段时间,万事不放在心上。
将封地内的所有事物,全部交给下属去处理。
导致袁天罡心中微微有些不满,所以在与李恪说话的时候。
他总是欲言又止,说话说一半留一半不说,还跟打哑谜似得。
总是要李恪竭尽全力的去思考,才能跟上他的思维。
李恪看着袁天罡这副模样,心中也涌起一股无奈。
他微微皱眉道:“先生,有话不妨直说,这般吞吞吐吐,可不是你的风格。”
“并且,殿下的封地内的人口,尤其是我们汉人,将扩大数十倍。”
什么?
李恪闻言,心中猛地一震,眼睛瞬间瞪大。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袁天罡,声音微微颤抖地问道。
“先生此言当真?若真能如此,那本王的封地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刚才李恪对这个袁天罡提出的观点,还有些不上心。
那么此刻,震惊与强烈的期待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内心。
他紧紧地盯着袁天罡,仿佛要从他的脸上看出更多的答案。
袁天罡见状,微微颔首道:“殿下,此事千真万确。陛下此次向殿下征粮,看似是对殿下的一种无谓的‘索取’。”
“但实际上,只要殿下能把握好这个机会,顺势而为,实现封地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以及人口的增长,小事尔。”
袁天罡这句话一出,李恪眼中几乎发出刺目的光芒来。
他早就对李世民朝他上缴粮草而产生了不满,都想让手底下的人,减少今年的赋税。
现在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李恪的心思瞬间活络起来。
“唉”
只是他刚想开口向袁天罡出声询问。
袁天罡就轻叹一声,率先开口说道:“只不过,殿下此时的状态,让袁某人实在是有些担忧殿下的未来啊。不过征收了2万石粮食,却可能带来200万石粮食都买不来的好处。”
“古往今来,多少成大事者,莫不都是心胸宽广之辈,殿下遇到这么一点不公,就将封地事务尽交下属,独自逃避,也实在太过让人失望。”
听到袁天罡的话,李恪的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之后便是有些哭笑不得。
他知道袁天罡是误会他了。
以为他那偏心的父皇,向他征收了两万石粮食之后,心里存有怨气。
所以这才消极对待封地事务,然后跑出去散心去了。
在得知了袁天罡的想法之后,李恪立马就想好好反驳一下。
却不料根本没有他开口的机会,袁天罡看向外面的细雨,怒其不争道。
“殿下,你当知,你的一举一动,皆牵动着众人之心。您在北地的威望,乃是无数努力与成就积累而来,岂能因一时之气而轻易舍弃?也白白浪费了时机。”
“唉”
说到动情处,袁天罡又悠悠的叹了一口气,转身直面李恪。
“殿下应当自省,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为,要知道,如今不说十四州的百姓,需要仰仗你的治理和带领。”
“单是现如今追随你的人,就有这么多。他们将希望寄托在殿下身上,渴望在殿下的引领下成就一番事业。殿下若继续这般消极应对,只会让他们感到失望,甚至可能导致人心离散。 ”
在历史中,袁天罡一直是一个神秘莫测且极具智慧的人物,有神鬼莫测的本领。
现在他好不容易主动前来帮助李恪自己,李恪可不想把这上下几千年都出不了几个的人才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