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豪此刻就想吟这么一句。跟老妈从蒙省回来后,王燕前脚刚去了省城,后脚张伟豪就来到了周海涛的网吧里。跟周海涛交代完盯着黑虎山村的事后,晃进了自己的台球厅。
正午的阳光通过窗户,在墨绿色台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零星几个客人趴在球杆上瞄准,台球相撞的脆响混着风扇声懒洋洋地飘着。
虽然这会客人不多,但是腿多啊。
张伟豪瘫进自己亲自定的爱马仕橙的皮质沙发里,脚翘在茶几上 ,桌上的冰可乐咕嘟冒着泡,要是能换成威士忌加冰,再捏支雪茄夹在指间,嗯,那感觉就一下子对了,a feelg of happess!
惬意没持续多久,他晃进卫生间用冷水拍脸。微湿,眼神却亮得惊人:"瞧瞧,小弟弟一天天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就跟刻在 dna 里的条件反射似的,不包邮,不下单。这股子拧巴劲让他自己都觉得可笑。
老奸巨猾,哦,不对,拥有远见卓识的赵巨鹏早就跟张伟豪电话里沟通过在线购物平台。
语气里满是笃定:“模式跟米国亚马逊有点象,但我盯着国内市场很久了,尤其是‘担保交易’这招,能让普通老百姓放下心里的戒备心。”
圆方资本早已投了淘宝的 b 轮,疫情期间平台用户量暴涨,赵巨鹏的算盘打得飞快:“现在 c 轮融资马上激活,你觉得要不要加码?”
电话那头隐约能雪茄枪喷射出火焰的声音,好象爱抽烟的人总喜欢在打电话或者思考时来上那么一口。
比起企鹅在实时通信领域的稳步发展成参天大树,魔宝的故事显然更具戏剧张力。
人们总爱为白手起家的故事热泪盈眶,却鲜少读懂 "寒门" 二字里的凛冽,那不是银行卡上的馀额不足,而是深植在资源脉络里的天然断层。
张伟豪至今记得上一世初见那张湖畔花园老照片时的震颤:十八个人蜷在民房里吃着盒饭,铝制饭盒在日光灯下泛着廉价的光,墙面上用马克笔涂鸦的 "倒立看世界" 标语歪歪扭扭,却象一把凿子敲在他心上。
那时的他还刚刚参加工作,看着工资条上1500的实习工资,看着屏幕里这群 "十八罗汉" 的灰头土脸,也曾想我命由我不由天。
电话那头的赵巨鹏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畅快笑声:"精辟!就爱跟你唠嗑!尽调报告尽快发给你,上次问你企鹅的事你不理我,这次可别再说老哥不带你玩。
挂掉电话时,张伟豪还想象着千里之外那间敲着代码的居民楼,此刻的魔宝还裹着 "婴儿服",却已让资本圈嗅到了血腥味。
回顾上一世国内的经济脉络,能源、地产、互联网如三幕连台戏,轮番在时代的舞台上夺人眼球。
张伟豪重生的节点,恰逢国内产业升级的换挡期,无数黑马从产业链缝隙中奔腾而出,只是后来这些 “黑马” 究竟是弛骋成了独角兽,还是折戟在转型的泥沼里,自己却因重生的断层而无从知晓。
正琢磨间,老爹的电话劈头盖脸砸来:“你三叔开三轮车送西瓜到矿上了,赶紧去接一下!”
的士碾过矿区坑洼的土路,张伟豪远远就看见三叔蜷在农用三轮车驾驶座上的身影。
车斗里堆着圆滚滚的西瓜,裹着泥土的藤蔓还在滴着晨露,而三叔灰扑扑的汗衫上,皲裂的袖口随着他搓手的动作微微晃动。
许是久居乡村少见生人,有路过的矿工问起瓜价,他竟红着脸支吾半天,从干裂的嘴唇里挤出半句:“4毛钱一斤”看着矿工挑着西瓜,三叔又涨红了脸“3毛也行。”
阳光炙烤着矿区的铁轨,三轮车车斗的铁皮被晒得发烫。张伟豪跳落车时,正看见三叔用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西瓜表皮,象是在抚摸自家养的牲口。
这场景忽然让他想起上一世财经新闻里那些侃侃而谈的创业者 ,他们西装革履地谈论着 “流量变现”“生态闭环”,却很少有人提起‘谷贱伤农’,此刻就具象成三叔干裂嘴唇间吞吐的报价:"3毛就3毛,要的多了我给您抬家里去。
粗糙的手掌绕过后背攥紧麻袋口,手掌因用力泛起青筋,另一只手稳稳托住麻袋底部 ,沾满尘土的布鞋在发烫的地面碾出一双鞋印。
麻袋被扛起的瞬间,三叔脖颈暴起的青筋在日光下突突跳动,灰扑扑的汗衫紧贴着脊背,勾勒出被农活压弯的弧度。
西瓜在袋中碰撞出闷响,混着他喉间压抑的喘息。
张伟豪想搭把手,却被他用骼膊肘推开:"你帮着看落车,叔一个能行。
看着三叔扛着鼓囊囊的麻袋,佝偻着背亦步亦趋跟在矿工身后走向单元楼,车斗里剩下的西瓜还堆成小山,表皮在烈日下泛着油亮的光,张伟豪摸出手机拨通周海涛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