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12 月 5 日,纽约华尔街的清晨还裹着刺骨的寒风,纳斯达克交易所的电子屏上,次贷相关指数却早已暗流涌动 。
没人知道,一场由远在大洋彼岸的 “年轻玩家” 掀起的风暴,即将席卷整个金融圈。
上午 9 点 30 分,交易钟声刚响,铸梦对冲基金的交易系统就发出了密集的指令:
一笔笔规模庞大的 cds(信用违约互换)空单、abx(资产支持证券指数)空单,以精准的节奏涌入市场。
起初,华尔街的交易员们还以为是 “小机构的常规调仓”,可当第一笔 “10 亿美金规模” 的空单跳出时,整个交易大厅瞬间安静了 。
这不是调仓,是实打实的 “清仓抛售”。
“是铸梦基金!他们在抛空所有次贷头寸。” 很快,有机构通过交易席位追踪到了源头,消息像野火一样在华尔街蔓延。
如果说之前的次贷危机是 “温水煮青蛙”,那铸梦基金的抛售就是 “泼了一盆滚油”。
原本就因民众游行、银行违约而恐慌的市场,瞬间被这波百亿级空单击穿了信心。
那些之前还在观望的金融资本,此刻象嗅到血腥味的大鲨鱼,疯了一样扑上来抢单:高盛的交易员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生怕慢一步就抢不到 “能对冲风险的优质空单”;
摩根士丹利的投资总监直接拍板 “不计成本接”,他们太清楚这些 cds 背后的价值, 随着次贷违约率飙升,每一张空单都是 “能兑现的保单”。
抛单与抢单的博弈,直接把次贷指数拽进了 “跌停深渊”。
下午开盘,恐慌情绪进一步发酵,指数毫无反抗地再次跌停;
接下来的一周,这场 “跌停潮” 就象脱缰的野马 ,次贷相关指数一连七个交易日收出跌停板,电子屏上的绿色数字刺得人眼睛发疼,华尔街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 铸梦基金,却在第七个交易日的下午,悄悄完成了最后一笔空单的抛售。
曼哈顿的酒店套房里,赵丽娜拿着刚打印出来的交割单,手都在微微发抖,声音却难掩兴奋:
“张总,全抛完了!300 亿规模的空单,一张没剩!接盘方全是华尔街的头部机构,没有一笔违约,交割顺利得超出预期!”
张伟豪正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华尔街匆匆走过的人群,手里端着一杯红酒。听到 “全抛完” 三个字,他才转过身,接过交割单扫了一眼。
上面的总收益数字,比之前预估的 1200 亿还多了300 亿。
到了恐怖的1500亿。
“比想象中顺利。” 张伟豪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波澜,仿佛刚完成的不是 “收割千亿” 的交易,只是一件平常事。
可赵丽娜知道,这份 “顺利” 背后藏着多少精准的算计:
从 2007 年初提前建仓,到避开真安全的债券、专挑 “包装 aaa 级” 标的,再到选在 “游行骚乱最严重” 的时候抛单。
真是每一步都踩在了市场的脉搏上。
“现在华尔街都在猜,铸梦基金背后是谁。” 赵丽娜忍不住补充道,“有说咱们是中东资本的,有说跟美联储有关系的,没人想到……”
“不用让他们知道。” 张伟豪打断她,“接下来,把资金收拢好,我们继续在米国割上一块肉。”
“继续割肉?”赵丽娜好奇道,张伟豪又想做什么?
“直接做空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的股票。”
赵丽娜眼前一亮,张伟豪这是要火上浇油啊。
不给对手一点喘息时间,这才是一个金融资本家应该有的样子。
曼哈顿的阳光通过百叶窗,洒在保尔森办公室的办公桌上,可桌上那叠 “铸梦基金” 的资料,却让这位美国财长的脸色沉得象锅底。
他手指划过 “创始人:张伟豪(华国籍)” 的字样,又翻到 “资金来源:部分来自米国银行贷款”
“一个华夏人,找了美国华裔团队,用着我们银行的钱,反过来做空我们的次贷?” 保尔森低声自语,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的烦躁。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市场一片狼借,民众游行、银行破产,白宫每天都在焦头烂额地想对策,可偏偏在这种时候,
一个外国人从美国市场卷走了上千亿美金,这不仅是钱的事,更是面子的事。
他把资料重重摔在桌上,眼神变得阴鸷:“不行,不能让他把钱拿走。
一个黄皮猴子,也敢来美国捞金?”
不管铸梦基金背后有没有华国政府的影子,这笔钱必须留下。
既能补充市场流动性,说不定还能救救暴跌的股市,更能给 “外来者” 一个教训:米国的钱,不是谁都能随便赚的。
此刻的张伟豪,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美国财长盯上。
他正在酒店套房里对着计算机,和赵丽娜视频沟通下一步计划:
“次贷空单已经清完,接下来重点盯那几家投行的股票,贝尔斯登和雷曼的仓位可以先建起来,他们的流动性问题快藏不住了。”
话音刚落,赵丽娜助理就拿着一份文档冲了进来,脸色惨白:
“赵总!出事了!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了询证函,而且…… 而且他们直接冻结了我们基金在米所有账户。”
“什么?” 赵丽娜那头也愣住了,“冻结账户?这不符合常理,就算是询证,也没理由直接冻结资金!”
赵丽娜气得手都在抖,把询证函拍在桌上:“他们就是故意的!
明着是询证,实则是想扣下我们的钱!
这种卑鄙手段都用得出来,简直不讲规矩。”
张伟豪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