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里的牛排已经凉了大半,保尔森却没心思动刀叉,他放下酒杯,眼神直视着张伟豪,终于把心里的话说得更直白:
“开门见山吧,张先生,您很聪明,知道拉拢詹弗妮这些有实力的人。
但您现在赚的钱,已经够普通人活十几辈子了,何不就此收手,带着巨额财富去享受生活?”
这话里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了。
别再做空美股,别再盯着贝尔斯登、雷曼这些投行不放,见好就收。
张伟豪却没接他的话,反而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反问:“保尔森先生,您会嫌弃自己的钱多吗?”
“当然不。” 保尔森几乎是脱口而出,随即又话锋一转,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
“但钱太多了,就算背后有人撑腰,也可能‘伤害到自己’,不是吗?”
他刻意加重了 “伤害到自己” 四个字,暗示张伟豪若继续激进,米国政府和华尔街投行不会坐视不管。
见张伟豪没说话,保尔森又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今天我这些话,不代表官方立场,只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提醒您。
您这一次确实赢了,带着战利品离开,对大家都好。
如果太过分,不说米国的政府部门,就是高盛、摩根这些大投行联手,您也吃不消。”
这话里的 “威胁” 已经摆到了台面上,可张伟豪依旧不为所动,反而抛出了一个让保尔森无法回避的问题:
“保尔森先生,我想请教您 ,如果今天做空的不是铸梦,而是您口中的高盛、摩根,他们赚了这么多钱,您也会对他们说‘见好就收’吗?”
张伟豪的目光锐利,象一把刀,直戳保尔森的心思。
华尔街的投行向来是 “趁你病要你命”,若换成高盛做空其他机构,保尔森绝不会说这样的话。
保尔森果然沉默了,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避开了张伟豪的目光。
眼前这个年轻的东方人,不仅不按常理出牌,还总能精准戳中他的软肋,油盐不进的态度让他有些棘手。
片刻后,保尔森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甚至带上了几分 “恳求” 的意味:“好吧,张先生,我们不绕弯子了。
我承认,现在美国的金融市场确实出了问题,我希望您能收手。
当然,作为回报,财政部会给铸梦基金一系列优惠政策。
比如简化后续在美投资的审批流程,协调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甚至可以帮您对接科技、能源领域的优质项目。
这种双赢的局面,总比鱼死网破好。你们华夏不是有句老话吗?‘得饶人处且饶人’。”
张伟豪听到 “得饶人处且饶人” 时,忍不住笑出了声。
看来保尔森为了说服他,还特意查了华夏的谚语。可这话说得实在可笑,他放下水杯,语气里带着一丝嘲讽:
“保尔森先生,您倒是做了功课。但您可能没搞懂这句话的意思。
‘得饶人处且饶人’,前提是‘能饶’,是对方不会再对我造成威胁。
可现在,贝尔斯登、雷曼这些投行,哪一个不是把我当成‘眼中钉’?
如果我现在收手,等他们死灰复燃,会不会反过来追着我打?”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变得更坚定:
“金融市场从来不是慈善场,而是战场。
我现在收手,就是给对手留活路,给自己留死路。
您觉得,我会做这种傻事吗?”
保尔森被问得哑口无言,他知道张伟豪说的是实话。
华尔街的资本博弈从来没有 “宽容” 可言,一旦给了投行喘息的机会,他们必然会联手报复,到时候铸梦基金就算有华盛顿家族、巴瑟斯特家族撑腰,也会麻烦不断。
餐厅里的气氛再次陷入沉默,只有壁灯的光晕在两人之间流转。
保尔森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忽然意识到, 自己之前还是低估了他。
张伟豪不仅有 “东方镰刀” 的锐利,还有远超同龄人的清醒和狠劲,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更清楚在资本战场里,“心软” 就是 “自杀”。
过了好一会儿,保尔森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那您想怎么样?真要看着这些投行一个个倒下?”
张伟豪拿起刀叉,切了一小块凉透的牛排,却没送进嘴里,只是看着盘子里的肉,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我不想怎么样,只是想跟着市场规律走。
如果这些投行能撑住,那是他们的本事;如果撑不住,那也是他们自己种下的因。
至于我,只会做对铸梦基金、对我的投资者最有利的选择。”
这话等于彻底拒绝了保尔森的 “求和”,也把 “选择权” 重新抛给了那些投行。
要么自己扛过危机,要么等着被市场淘汰。
保尔森有些烦躁的拿出烟盒,自顾自的点上了一支:“你这意思是说,没得谈喽。”
餐厅里的沉默被张伟豪突然的一句话打破,他没有继续纠结 “是否收手” 的话题,反而话锋一转:
“我其实非常看好美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不会觉得这次小风波能造成太大影响。正好,我也送您一句华夏老话 ——‘困难总是一时的’。”
保尔森猛地抬头,眼里满是疑惑:“你……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原本以为两人会继续在 “做空” 问题上僵持,却没料到张伟豪会突然提起 “看好美国经济”,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张伟豪靠在椅背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却字字清淅:
“我的意思很简单,我做空这些投行,只是顺应市场趋势而已。
财长您不会以为,说通了我,就没有别人继续做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