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生1988,我成了煤二代> 第431章 人民群众的狂风暴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1章 人民群众的狂风暴雨(1 / 2)

王燕听着张伟豪聊酒店和超市的规划,不知不觉又找回了当初听他讲欧式街的,商业思路时的模样。

手里拿着笔,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两句关键词,哪怕有些专业说法没完全吃透,眼里也满是亮闪闪的光。

她心里头跟揣了蜜似的甜,儿子是真的是越来越厉害了,尤其是上了趟大学、闯了趟米国,现在讲起规划来条理分明。

连 “服务业溢价”“三产联动” 这种她听不懂的词,经他用 “逛超市”“开酒店” 的例子一拆解,也变得清清楚楚。

两人在西部中心的工地转了一圈,看着初具雏形的大堂,王燕越看越有干劲,拍了拍张伟豪的骼膊:

“妈先去公司盯招商的事,你说的那些服务细节,我跟团队再捋捋。”

说罢便风风火火地往车边走。

张伟豪看着母亲的背影笑了笑,送老妈去了公司后,自己就转身回了家。

刚坐下,他就翻开手机通讯录,琢磨起帮母亲对接招商的事。

那些连锁百货、高端品牌说 “西省消费力不够” 不愿来?

真是上赶着送钱都不要啊,现在西省的煤老板们正愁没地方花钱,动辄飞到魔都、京城的商场扫货。

一次消费就能顶外地店铺一个月的销量,这哪是 “消费力不够”,是品牌没看到这里的潜力。

他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划,最终停在 “弗朗索瓦” 的名字上。

这位老朋友,跟 lv、gui 这些顶奢品牌的掌门人私交甚密。

让他帮忙牵线,确实有点 “大炮打蚊子” 的意思,但为了母亲的超市和酒店能招到好品牌,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张伟豪靠在沙发上,想起一年前自己还是个靠着家里煤矿的 “煤二代”,如今却能随手联系到国际顶流资源,忍不住感慨。

做空米国次贷那一战,不仅让他从 “小有资产” 变成手握千亿的资本玩家,更让他的人脉层次彻底变了天。

就象国内的通信行业,没走西方国家 “先铺电话线、再搞 2g” 的老路,直接从 3g 跨越到 4g,一下子追上了国际水平;

他这一年的经历,也象是跳过了 “慢慢积累人脉” 的过程,凭着次贷危机里的亮眼操作,直接闯进了更高层的圈子。

张伟豪看看时间算了算时差,此刻米国还是深夜,弗朗索瓦那边显然不适合联系。

他索性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新笔记本,坐在书桌前,开始梳理自己对服务业的更深层想法。

比起早上跟母亲聊的 “熟食区”“贴心服务”,他想的是更长远的 “根基”。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 “内核竞争力:服务” 几个字,放下了笔。

又想起 “东来”和“海底火锅” 。

后世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店铺,哪一个不是靠 “超出预期的服务” 站稳脚跟?

东来的无理由退货、免费送货,海底火锅的美甲、眼镜布,看似是 “小恩小惠”,

实则是把 “用户放在心里” 的细节,这些细节堆在一起,就成了别人抄不走的竞争力。

“好的产品加之更好的服务,才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 他想起以前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这句话,顺手抄在笔记本旁。

对他来说,母亲要做的超市和酒店,“服务” 是表象,“产品” 才是根本。

超市的 “产品” 是货架上的每一样东西,酒店的 “产品” 是每一次住宿体验,少了 “好产品” 的支撑,再贴心的服务也只是空中楼阁。

提起笔又写下 “三产联动” 四个字。

家里的产业不能零散着做:西部地产是 “载体”(提供超市、酒店的场地),超市和酒店是 “终端”(直接服务消费者),但中间缺了 “上游供给”。

就象超市里的蔬菜水果,要是依赖散户供货,不仅质量没保障,价格还不稳定。

“要从源头把关。” 张伟豪在纸上画了个箭头,从 “农场” 指向 “超市”。

白天跟母亲提的 “熟食区”“休息区” 好落地,但食材的安全和品质才是长久之道。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在西部承包一片农场,种蔬菜、养家禽,从播种、施肥到采摘,全流程自己把控,每一批食材都要经过检验。

这样摆进超市货架的东西,才能让顾客买得放心。

他想起后世那些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出问题,消费者宁愿花几倍的钱买 “放心菜”,也不愿再碰没保障的产品。

“价格贵?” 他在笔记本上打了个问号,又立刻划掉。

当顾客觉得 “这东西安全、值这个价”,就不会在意多花几块钱;怕的不是贵,是花了钱还买不到安心。

“农场 - 超市 - 酒店” 的链条渐渐清淅:农场种的蔬菜,一部分直供超市,新鲜又便宜;

一部分送到酒店后厨,做给住店的客人吃,能打出 “新鲜食材” 的招牌;

甚至还能搞 “农场体验”,让顾客去农场采摘,再带回超市加工,这样一来,三产就联动不就起来了,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互相支撑。

张伟豪合上笔记本,揉了揉太阳穴。

比起做空次贷的 “快钱”,做服务业、搞实业要慢得多,也锁碎得多,但他知道,这些 “慢功夫” 才是西部系能长久走下去的根基。

张伟豪靠在沙发上,心里却格外透亮。

现在的他,最适合沉下心做这些 “慢节奏” 的实业。

做空次贷赚来的千亿资本,早已让他跳出了 “为钱发愁” 的困境,就象那句电影台词说的,“站着也能把钱挣了”。

比起金融市场里快进快出的数字游戏,他更想把钱投进能落地、能生根的实体项目里。

这些项目的意义,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