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史密斯从米国打来越洋电话,语气激动地说 “德州仪器的集成基带芯片测试成功” 时,
张伟豪拿起 i one 反复的把玩。
屏幕的滑动流畅度、b 接口的适配性、i z1 系统的交互逻辑,每一项都符合预期,
尤其是史密斯口中 “更小、更先进、更稳定” 的基带,更是解决了智能机的内核痛点之一。
他当即给这款德州仪器生产的芯片定了名:“饕餮”。
取 “只进不出” 之意,既暗含芯片对性能的极致吞噬,也隐喻着 i one 要在市场上 “抢占份额、不留馀地” 的野心。
可当他握着样机,一遍遍地切换应用、解锁屏幕,听着那声熟悉的 “咔嚓” 锁屏音时,心里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就象一道精心烹饪的菜,食材、调料都到位了,偏偏缺了最提味的那勺盐。
“到底缺什么呢?” 张伟豪坐在办公室里,把样机放在桌上,指尖轻点屏幕,
从企鹅聊天气泡划到东东购物界面,又打开定制版导航绕着魔都地图转了两圈。
总感觉那缺的什么就在脑海里,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盯着手机发了一下午的呆,张伟豪终于想到了。
“对了,缺语音助手。” 张伟豪猛地拍了下桌子,眼里瞬间亮了。
上一世,搭载 siri 的水果手机横空出世,直接定义了 “智能机的灵魂”,让无数用户第一次感受到 “语音交互” 的便捷。
现在 i one 的硬件、系统都已成型,若能加之语音助手,不仅能填补功能空白,
更能在同期手机中形成差异化优势,甚至提前抢占 “语音交互” 的赛道。
越想越清淅:水果手机真正让人觉得 “眼前一亮” 的,不只是流畅的系统,还有那个能随时应答的语音助手 siri。
它让冰冷的机器有了 “交互感”,让用户觉得手里握着的不是一块屏幕,而是一个能对话、能帮忙的 “伙伴”。
他没有丝毫尤豫,立刻拨通了高世东的电话,语气急切:“世东,你立刻去查国内有没有专门做语音识别、
语音助手研发的厂家,不管是初创团队还是成熟公司,只要技术靠谱,都把名单列给我,越快越好。”
挂了高世东的电话,张伟豪又打开计算机,给远在米国的赵丽娜发了封邮件,特意用加粗字体标注:
“重点关注水果公司最新产品动态,尤其是是否有搭载语音助手(如 siri)的消息,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反馈。”
他既要在国内查找可用的技术团队,也要紧盯竞争对手的动作,
确保 i one 的语音助手既能落地,又能避免陷入 “同质化” 或 “技术落后” 的被动。
做完这一切,张伟豪重新拿起 i one,贴在耳边,仿佛能听见未来语音助手应答的声音。
芯片 “饕餮” 已就位,系统 i z1 已打磨成熟,现在就差这颗 “灵魂”。
只要语音助手落地,i one 就能真正称得上 “完整”,在即将到来的发布会上,
给市场一个足够响亮的惊喜。
高世东效率极高,没两天就把国内做语音智能交互的公司名单整理好,摆在了张伟豪面前。
科讯的技术偏向工业场景,语音天下主打政企服务,魔都同游科技还停留在简单的语音指令阶段,翻到最后,
“小 i 机器人” 几个字让吸引到了张伟豪的注意。
资料上写得明明白白:小 i 机器人的内核专利,是能让机器既用格式化语言完成指令任务,也能用自然语言实现聊天对话。
这不正是初代 siri 的内核功能吗?
更让他意外的是,这家完全由国内团队打造的公司,早在 2004 年就和企鹅有过合作,在语音交互领域的积累,比他预想的还要深厚。
“就找这家。” 张伟豪合上资料,立刻拨通张有军的电话,语气干脆,
“尽快帮我约小 i 机器人的袁总,越快越好,地点定在他们公司,显得咱们有诚意。”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小 i 机器人总部,正笼罩在一片愁云里。
办公室里,文档散落一地,计算机屏幕上还停着未完成的研发数据。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谈好的几位投资人接连撤资,本打算靠融资扩产、抢占市场的小 i 机器人,瞬间被抽走了资金命脉。
两位创始人袁辉和朱平跑遍了魔都的投资机构,磨破了嘴皮,也没拉来一分钱,公司账户里的现金流早已见底,下个月的工资都成了难题。
“老袁,不行我就去借高利贷!”
朱平咬咬牙,这位中科院出身的技术骨干,此刻眼里满是不甘,“咱们熬了这么多年,不能就这么让公司倒了!”
袁辉靠在椅背上,长长叹了口气,眼底布满红血丝:“借高利贷是饮鸩止渴。
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研发一停,产品就没了竞争力,到时候连订单都拿不到,还不上钱,只会陷得更深,这是死循环啊。”
两人相对无言,办公室里只静的能听见两人的呼吸声,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袁辉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的陌生号码让他愣了愣,还是接了起来。
“您好,是袁总吗?我是张有军,西部投资的,想约您聊聊合作的事……”
电话那头的声音刚落,袁辉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原本愁云密布的脸上瞬间亮了,连说话的语气都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是是是!张总您好!合作的事当然愿意聊!
您别过来,我们过去,哪能麻烦您跑一趟呢?
您定时间,我们随时都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