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生1988,我成了煤二代> 第509章 僵持的谈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9章 僵持的谈判(1 / 2)

高丽人爱鞠躬的习惯,这两天让张伟豪颇有 “上头” 的感觉 。

从晚宴开始,无论是服务员上菜、郑哲西敬酒,还是总裁助手递文档,几乎人人都会微微躬身致意,一路到酒店门口送别,鞠躬的动作就没断过。

张伟豪倒也坦然,不用跟着躬身,只需要微笑点头回应,反倒有种被 “全方位尊重” 的微妙体验。

第二天一早,按照约定,张伟豪在具会长的助理崔俊海的陪同下,前往京畿道的 lg dispy 生产基地。

这里正是为 i 手机供应屏幕的内核车间,也是他此行最想实地考察的地方。

毕竟之前只在资料里看参数,如今能亲临一线,对屏幕生产的认知必然会更直观。

车子驶入厂区,一眼望去全是规整的现代化厂房,墙面洁白,标识清淅,连道路两旁的绿植都修剪得一丝不苟,透着大企业的严谨。

走进生产车间大楼,首先要经过严格的除尘消毒 ,换上防尘鞋套、穿过风淋室,一系列流程下来,张伟豪才真正踏入车间局域。

“张先生,这边是 p8 生产线,今年 3 月份刚完成调试,主要生产玻璃基板尺寸为 2200x2500 的面板,专供 32、47、52、57 英寸的液晶电视。”

一旁的解说员是 lg 连夜找来的华语职工,吐字清淅,指着不远处的生产线介绍道。

张伟豪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巨大的玻璃基板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机械臂精准地进行着材料铺设,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前边那条是 p7 生产线,现在满负荷运转,生产的全是适配 i 手机的 lcd 屏幕。”

解说员又领着众人往前走了几步,隔着一层厚厚的透明玻璃,能清淅看到车间内部的景象。

与 p8 生产线的 “大块头” 不同,p7 的设备更精巧,玻璃基板尺寸虽小,却要求更高的精度。

张伟豪凑近玻璃,仔细观察着里面的生产流程:车间里没有想象中密密麻麻的工人,只有少数穿着蓝色无尘服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计算机,大部分工序都由机械臂和自动化设备完成。

空气里没有任何异味,显然是先进的净化系统在持续工作。

他这才真切感受到,面板生产对环境的要求有多苛刻:灰尘、温度、湿度哪怕有一丝偏差,都可能影响屏幕质量,难怪要把车间打造成 “超洁净空间”。

“p7 生产线一个班次仅需 38 名员工即可运行,全程由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不仅提高了生产精度,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崔俊海在一旁补充道,话音刚落,翻译就及时转达给张伟豪。

张伟豪点点头,目光紧紧盯着传送带上的基板:只见机械臂先将基板固定,随后依次完成薄膜晶体管(tft)数组制作,这一步是屏幕显示的 “基础电路”;

接着是发光层蒸镀,肉眼能看到一层极薄的材料均匀复盖在基板上;

之后是封装工序,确保屏幕内部不受外界干扰;

最后,激光切割设备精准地将整块基板切成一个个小巧的手机屏幕,切口光滑,没有丝毫偏差。

“原来手机屏幕不是一块一块生产的,是先做一大块基板再切割啊。” 张伟豪在心里暗自感叹,这和他之前的认知完全不同。

以前总以为手机屏幕是单独制作,如今亲眼所见才知道,这种 “批量切割” 的方式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材料浪费,难怪 lg 的产能能快速提升。

虽然他算不上屏幕领域的 “内行”,但也能看出这条生产线的先进性:自动化程度高、工序衔接流畅、质量把控严格,每一个环节都透着 “工业精密” 的味道。

这也让他更加确定,与 lg 合作建产线的决定没有错, 能近距离学习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国内自有屏幕工厂的建设,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参观结束后,走出车间大楼,崔俊海笑着问:“张先生,对我们的生产线还满意吗?”

张伟豪点头,语气真诚:“很震撼,无论是设备精度还是生产管理,都值得我们学习。

期待未来华夏的新产线,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崔俊海连忙应道:“您放心,到时候我们会派技术团队全程协助,保证新产线的质量和效率。”

参观完 lg 生产线,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内核议题直指华夏新产线的投资与股权分配 ,

这不仅关乎资金投入,更决定着未来产线的主导权,谁都不愿轻易让步。

总投资 40 亿美元,lg 出资 10 亿美元现金,并提供全套技术配套,以此占股 51。

言下之意,lg 要牢牢掌握产线的控制权,从技术到管理都要占据主导地位。

“具会长,要是按这个方案,我倒不如直接花钱买条现成的生产线,我要的是技术支持,不是找个‘主人’来管自己。”

他当场给出反方案:西部电子全资 40 亿美元投资,lg 只需提供技术配套,作为回报,可给予 10 的股份。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紧绷。

具会长皱起眉,语气带着几分不解:“张总,我们是带着十足诚意来的。全套技术,

这技术可不是简单的设备图纸,而是产线建成后,所有产业工人能同步完成培训,直接投产的‘落地能力’,

这背后是我们几十年的经验积累。”

“具会长,我给的诚意也不少。” 张伟豪身体微微前倾,“你们一分钱不花,出技术就能占 10 股份,按 40 亿总投资算,这 10 就是 4 亿美元。

有这 4 亿,市面上类似的技术我未必买不到,更不用说我还能自主掌控产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