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燃盯着屏幕上那一串串整齐划一的注册信息,嘴角慢慢扬起。他没动封禁键,反而点开了分析面板,把这批账号的发言记录全调了出来。
“来得正好。”他低声说,“既然你们这么爱说话,那就让我听听,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周小胖凑过来,嘴里还嚼着半块饼干:“燃哥,这些号明显是机器人啊,连头像都是一样的猫耳朵滤镜。”
“不全是。”陈星燃摇头,“你看这条——‘这节目就是作秀,看得我血压都高了’,语气像真人,但用词太标准了。再看这条——‘我朋友看了都说烂’,这种虚构第三方证言,是典型的话术模板。”
他一边说着,一边快速筛选出近三万条评论,按发布时间、关键词频率、句式结构分类整理。系统界面悄然浮现,他心念一动,消耗灵感值解锁“群体心理操控识别”技能。瞬间,那些看似杂乱的情绪化评论,在他眼里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批量生产,统一包装,精准投放。
“发现了。”他轻敲桌面,“他们不敢讲事实,只能造情绪。所有差评都在重复三件事:定性、拉盟友、扣帽子。”
夏洛璃推门进来时,正听见这句话。她手里拎着两杯热奶茶,随手把一杯放在陈星燃手边:“又通宵?”
“快收工了。”他叼起一颗草莓味棒棒糖,抬头一笑,“不是通宵,是亮剑。”
她瞥了眼电脑屏幕上的文档标题——《当“愤怒”成为流水线产品》,眉毛一挑:“你还挺会起标题。”
“比你直播骂人委婉多了。”他边说边把文档递过去,“待会发你邮箱,帮我看看有没有火药味。”
夏洛璃坐下,快速扫了一遍开头。文章从一个简单问题切入:“你有没有发现,某些差评长得一模一样?”接着列出对比图:左边是真实观众的留言——“第三段剧情转折有点突兀,但演员演技在线”;右边是水军评论——“收钱办事也太明显了吧!”“这种烂片也敢上档期?”
“有意思。”她点点头,“你不提对方是谁,也不自辩清白,反而把矛头指向‘愤怒本身’。”
“对。”陈星燃转动椅子,“真正批评我们的人,会说哪里不好,怎么改。可这些人呢?只负责让你生气,不负责让你思考。”
秦叔这时从另一台机器前抬起头:“技术证据我也整理好了。ip跳转规律、设备指纹一致性、登录时间集中度,全都能佐证这是组织性行为。”
“但普通人看不懂这些。”陈星燃接道,“所以我们得让他们‘看见’。”
周小胖突然举手:“要不咱们做个短视频?就那种节奏快的,配上音乐和字幕,现在大家都爱看这个。”
“不行。”陈星燃否了,“我们要赢的是信任,不是流量。”
“那就干巴巴发一篇长文?”周小胖挠头,“平台算法可不吃这套。”
陈星燃没答话,而是打开剪辑软件,导入一段动态可视化脚本。画面中,一条差评被复制、打包、发送,随后像病毒一样扩散到五千个账号,每一步都有数据流标注。评论区逐渐被染红,真实声音被一点点挤出视线。
“这段交给知识类博主首发。”他说,“他们粉丝信任度高,不容易被当成公关稿。”
“还得有人带头转。”夏洛璃补充,“不然再好的内容也沉底。”
“已经在路上了。”陈星燃看了眼系统预演画面——未来十二小时内,一位知名影评人将转发这篇文章,并附言:“原来我说‘配乐很走心’被骂‘收钱水军’,是因为有人不准别人说好?”
他合上眼,嚼碎了嘴里的糖。
种子已经撒下,只等破土。
文章发布后两个小时,转发量不到三百。评论区开始出现质疑声:“输不起找借口?”“是不是节目热度不够才搞这一出?”
周小胖盯着数据曲线,急得直搓手:“燃哥,要不要加点料?比如放个录音之类的?”
“不用。”陈星燃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再等等。”
他知道,真正的裂变还没开始。
凌晨三点十七分,第一条破圈转发出现了。一个百万粉的影视解析博主发了条微博:“刚看完这篇文,顺手翻了翻某节目的评论区,结果发现十条差评里有七条用了同一句话——‘糊弄观众’。谁在统一话术?细思极恐。”
配图正是陈星燃文章里的对比截图。
十分钟内,这条微博被转发过万。
夏洛璃手机不断震动,她低头看了一眼,嘴角微扬:“几个媒体号也开始跟进,有个法制栏目主编问能不能授权转载。”
“可以。”陈星燃点头,“但别提星耀,只谈现象。”
“你是想让他们自己跳出来?”秦叔问。
“不是跳。”陈星燃眼神渐冷,“是让他们继续说下去。说越多,破绽越大。”
他调出最新一批进入评审团报名系统的账号,逐条分析发言内容。果然,新一批评论延续了旧模板,甚至连错别字都一致——“在现”代替“再现”,“具说”代替“据说”。
“看这里。”他放大一组对话链,“这个号说‘我表妹在现场说节目假得很’,另一个号立刻接‘我同事也这么说’。可问题是,这两个号注册时间相差不到十秒,ip分别在乌鲁木齐和厦门。”
周小胖笑出声:“这不是串供,是抄作业都抄漏页了。”
“更蠢的是。”秦叔指着后台日志,“他们为了显得真实,故意夹杂一些正常互动。可行为模式暴露了——同一个设备,上午用来刷好评,下午换成马甲刷差评,浏览器缓存都没清干净。”
陈星燃记下这些细节,迅速更新文章第二部分草稿:《你以为你在表达观点,其实你在复读台词》。
- 三个不同账号在同一分钟内使用完全相同的比喻:“像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