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穿越红楼收金钗> 第99章 展示绝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章 展示绝艺(1 / 2)

冯渊好奇的抬头来,扫视了一眼旁边的一张宽大的桌案。只见贾宝玉正在伏案书写,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而一旁的黛玉和宝钗神态悠闲,似乎已经书写完毕。显然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元妃的亲自测试。

看贾宝玉愁眉苦脸的样子,便知道他现在四首诗题并未完成。没有黛玉的帮忙,贾宝玉不可能写出那首以“杏帘在望”为题的绝句。

想到这里,冯渊已经胸有成竹,当即朗声道:“还请元妃娘娘出题,小生愿一试身手。”

元妃饶有兴致的说:“冯公子既已高中解元,想来才学必是好的,不如就以“杏帘在望”为题,做诗一首如何?”

冯渊毫不犹豫,爽快的答道:“小生愿献丑一试,不过还请娘娘恩赐纸笔,小生将诗写下来,呈给娘娘观赏如何?”

元妃兴味盎然的说:“准奏。”

很快便走出一名宫女,引领着冯渊来到了贾宝玉所用的那张红木桌案前。她麻利的在桌案上铺上一张质地上乘的宣纸,然后恭敬的递给冯渊一只狼毫毛笔,轻声说道:“冯公子,请。”

冯渊接过毛笔,凝神静气,提笔沾墨,刷刷点点,边写边画,直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才停下手来。

在场众人不由的十分惊讶,心中好奇冯渊究竟写了一首多么长的诗,竟然需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只见冯渊潇洒的将手中的毛笔投入了笔筒,满意的说:“还请元妃娘娘观赏。”

那名宫女来到近前,当看到冯渊所书时,不由愣了愣,但还是将手书放在托盘上拿给了元妃观看。

当元妃展开冯渊所书时,不由的深感震惊,没想到冯公子给众人展示的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这幅画布局巧妙,意境深远。画中是一片开阔的田野,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一条乡间小路蜿蜒而过,路旁有一座飘着杏黄酒旗的的农庄。,丰收在望……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画上还提有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将田园风光和盛世景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诗句的字迹更是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画作栩栩如生,笔法细腻。

整幅作品集诗、书、画于一体,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堪称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元妃仔细的欣赏着这幅作品,眼中充满了赞赏和敬佩:“冯公子真是才华横溢,令人佩服!如此佳作,定要让皇上好好欣赏一番。”

冯渊连忙谦虚的说:“多谢贵妃娘娘的抬爱,小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元妃看着冯渊,有些惋惜的说:“冯公子如此才华,真是难得。可惜与黛玉妹妹已有婚约,不然本妃真想将我的三位妹妹中的一位许配给你,也算是一桩美事。”

台下的迎春、探春、惜春一脸震惊的望着贵妃元春,她们偷偷抬起头,看了一眼丰神俊朗的冯渊,然后又低垂下头,满是娇羞。

元妃继续道:“不过,自古以来就有媵妻之说。冯公子若是喜欢,可以从我这三位妹妹中挑选一位,让她与林妹妹一同嫁入冯府,做你的媵妻如何?”

冯渊一时语塞,他自然是千情万愿,能得到三春中的任何一位最少也有二十个属性点,外加一项特技的奖励,但是就怕黛玉不高兴,于是犹豫了一下说:“小生自是求之不得。不过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元妃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

正在这时,琏二奶奶王熙凤从外面走了进来,满脸笑容的福身一礼:“禀娘娘,外面的戏园开戏了,您不妨去看看。”

贾母也笑着说:“元妃娘娘,咱们不妨移驾到园子里去看看戏如何?戏台就在行宫旁边的梨香院,”

元妃点头赞成道:“如此甚好,祖母您先请。”

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向行宫旁边的梨香院走去。

梨香院中搭建了高台戏棚,十二芳官经过近一年的精心调教,早已个个身怀绝技,正心情激动的等待着贵妃娘娘前来点戏,希望在娘娘面前一展才艺。

王熙凤从一旁的丫鬟手中接过戏折子,双手恭敬的递给元妃,笑着说:“还请娘娘点戏,这些都是戏班子里精心挑选的剧目,保证让娘娘您看得开心。”

元妃接过戏折子,精挑细选的点出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

冯渊在旁边看到这四出戏,为别对应着红楼四件大事:贾家之败;元妃之死;甄宝玉送玉;黛玉之死。

随着锣鼓喧天,大戏开始,台上生旦净末丑依次出场,咿咿呀呀的开始唱了起来。

唱了一会儿,元妃突然指着台上的一名青衣小旦,好奇的问:“这个戏子是何人?她唱得极好,无论是唱腔还是身段都属一流!”

一旁的王熙凤也不清楚这名青衣小旦的来历,连忙招手叫来班头打听,这才笑着对元妃说:“回娘娘,那名唱小旦的角儿名叫龄官,是府中所买的十二名芳官之一。”。

元妃开心的说:“好,待她唱完之后,让她过来领赏。”

王熙凤一脸喜色的欠身应道:“元妃娘娘放心,臣妇这就去安排。”

果然一刻钟后,这出戏罢,龄官身穿戏服被带到了元妃娘娘面前。龄官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向元妃磕头行礼。

元妃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跪在地上的龄官,只见她身段婀娜,容貌清秀,与林黛玉颇有几分相似。不由脱口而出:“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态,戏又唱得极好。赏!”

立刻便有一名太监双手捧着一只红木托盘,托盘上放着一只银锭,走到龄官面前,用尖细的声音说:“龄官接赏。”

龄官连忙叩头谢恩:“谢娘娘抬爱!”

一旁的黛玉看到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