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外,你最大。若是将来你与我的其它女人发生了冲突,不论对错,我都支持你。”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中带着一丝请求,“但还请你别怪我,以后给你带回来其它的姐妹。”
冯渊见黛玉迟迟不语,有些迫不及待的问:“你看……这样成吗?”
黛玉想了一会才说:“那……好吧。不过你要记住咱们今天的约定,若是我将来嫁过去后,和府中包括宝姐姐在内的,任何一个姐妹发生冲突,你都要支持我。”
冯渊神情坚定的确认:“没问题,我答应你。”
黛玉伸出一根雪白的手指:“那咱们拉钩。”
冯渊望着黛玉玩味的目光,又加了一句:“但你也不能无理取闹,故意去整我的妾室。咱们先提前说好。”
黛玉保证道:“你放心吧,你林妹妹是那样的人吗?”
冯渊想到黛玉的人品,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当即与黛玉各伸出一只小拇指勾在一起,两人一边摇晃着手指,一边异口同声的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协议达成,两人心中再也没有了芥蒂,一下子又亲近了许多,两人之间的危机也彻底烟消云散。
冯渊此时方恢复了以前的轻松,望着黛玉精致的容颜,闻到她身上淡淡的幽香,一把将她抱起,吻上了她的红润的唇。
黛玉这一次并没有拒绝,反而温柔的伸出玉臂环住冯渊的脖颈,与冯渊拥吻在了一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良久,唇分。冯渊看着黛玉那红润的脸庞,眼中充满了柔情,轻声说道:“眼看年关将近,我府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就先回去了。大年初二我还会像往年一样来府中,咱们一起去祖母那里拜年。”
黛玉幸福的说:“好,我等你。还有我收到了父亲的家书,他说已经禀明圣上,过完年后开春的时候,就来京城为咱们完婚。”
冯渊一听大喜:“那太好了,我过了年就抓紧准备,一定要把咱们的婚事办得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那所谓的三书六礼怎么办,我还要找人问问。”
说罢,他依依不舍的挥手与黛玉告别,转身来到外室。看到在一旁关心等待的紫鹃,笑着说:“你为你主子立下大功了,”
紫鹃不明所以的问:“姑爷,奴婢不明白你的意思?”
冯渊哈哈大笑的说:“日后你自会明白的,袭人咱们走。”
袭人答应一声,跟着冯渊身后一起回了冯宅。
不知不觉数日时间一晃而过,很快便来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沾贴春联,燃放爆竹,整个神京城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为了让下人都留在府中过年,不至于像去年一样冷冷清清。冯渊设定了一个春节值守的特别赏金,只要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这三天在府中过年的,每人每天另赏一百文铜钱。
这三天加起来,就能拿到三百文的额外奖励,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下人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与其冒着严寒,长途跋涉的赶回家乡,还不一定能吃饱穿暖。倒不如留在府中,既能拿到丰厚的赏钱,又能安安心心的过个好年。因此府中的大部分下人都心动了,他们纷纷选择留在冯府过年,希望能多挣些钱,补贴家用。
最终除了少数几个必须回家团聚的人员外,近八成的人都留了下来,使得今年这个大年三十,冯宅显得格外热闹。
院子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将整个冯府映照得一片通红,喜气洋洋。倪二更是带着一队护卫,在空地上燃放着各种各样的爆竹,震耳欲聋的声响,响彻云霄。
主屋的餐桌上早已摆满了丰盛的年夜饭,冯渊正端坐在餐桌前准备用餐。晴雯、袭人和平儿,正恭敬的侍立在他身旁,小心的服侍着。
冯渊抬起头,望了一眼身边的三个美人:“你们三个也别站着了,都坐下吧,陪本公子一起吃年夜饭。”
袭人连忙说道:“奴婢怎敢坐下,这与礼不合。”
冯渊笑着摇了摇头:“今年过年,大家都讲求一个团团圆圆,热热闹闹。本公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吃年夜饭,又有什么乐趣呢?你们都坐下吧,就当是陪本公子过年了。”
晴雯自小就失去了父母,饱尝了孤独的滋味,因此对于团圆和热闹,有着格外的渴望。她当即说:“公子说的是,奴婢也觉得,过年就应该热热闹闹的。奴婢愿意陪公子一起过年。”说完,她毫不犹豫的坐在了冯渊的左侧。
平儿与冯渊早已有了肌肤之亲,因此也大胆的说:“好吧,既然公子盛情邀请,那奴婢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完,她也坐在了冯渊的右侧。
袭人见晴雯和平儿都已经坐下,自己一个人站着,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略一思索,只好坐在冯渊的对面。
四人有说有笑的享用着丰盛的年夜饭,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十分融洽。
大年初二一早,冯渊便早早起床洗漱,换上一身华贵的锦袍,风度翩翩。晴雯、袭人、平儿三人也都换上了新制的衣裳,梳妆得整整齐齐,一个个窈窕多姿,美丽动人。
冯渊带着三女赶往荣国府,来到了黛玉所居住的碧纱厨。
冯渊走进房中,正遇到梳妆一新的紫鹃和雪雁。两人见是冯渊,连忙跪下行礼:“奴婢给姑爷拜年了,祝您新年大吉,万事如意。”
冯渊将两人扶起,递上早已准备好的红包,两人欣喜的接过。
这时黛玉从内室走了出来,她今日穿着一件红色的袄子,外罩一件白狐裘,更显得娇美动人。
晴雯、袭人、平儿三人见到黛玉,连忙上前跪下行礼:“奴婢给林姑娘拜年,祝林姑娘新春吉祥。”
黛玉温和的笑了笑:“你们三个起来吧。”说着从袖中取出红包,递给三人。
接着,冯渊和黛玉一起去了荣庆堂给贾母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