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嫡明> 第98章 中秋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章 中秋会(3 / 4)

课。

按照前半年定好的基础课程,有文史、地理、算术、骑射四门四门基础科,每天每科只上一节。骑射由兰察等女真人教授,地理、算术由宁采薇教授。

考虑到朱寅要读书备考,他每天只教授一节文史课,

接下来几天要做的,就是准备课件教材,然后自制一些简易的炭笔、粉笔、黑板提高学习效率毕竟毛笔书写不利于速成学习。

当晚,赵婵来给宁清尘喂奶时,又说顾秀才老师、本县知县老爷,居然犯事了!

原定于明天的酒宴,只能暂时取消,改日了。

秀才尊称录取自己的知县为老师,就象举人称呼录取自己的主考官为座师。只有师生之名,没有师生之实可虽无师生之实,更无师生之情,即便只有一个名义,顾秀才也不能在知县落马时摆酒庆祝。

起码也要等一段日子。

这是礼,不可不守也。

朱寅心中有数,明知故问的说道:“本县父母犯了何事?”

赵婵有点郁闷的说道:“说是海青天抓了很多贪官污吏,私通什么洋夷、反贼,倒卖军器等罪。有人供出了老父母。”

“老父母做了五年县尊,掌江宁大权五年,眼看就要高升,却犯了事。”’

朱寅却是想道:“一把手落马了,庄县丞有没有机会上马?按说有可能,但可能不大。”

就看南京大佬之中,有没有人为他说话。如果有,他有机会署理知县之职,最多署理一年,就能正式成为江宁知县。

如果没有大佬说话,有可能是排名更靠前的左县丞韩参元署理知县。也可能韩参元也没机会,

朝廷会空降一位新知县。

赵婵继续道:“听奴家相公说,南京城抓了很多大员。南直隶一些海外来的红毛洋夷都被抓了。但既然是海青天办的大案子,那肯定不会冤枉了去。”

“奴家记事以来,还没有遇到南京出现这么大的事哩。”

她不知道的是,掀起这场大案的始作俑者,就是面前人畜无害的男童。

朱寅问道:“知县落马,那这县政是谁担当?’

赵婵回答:“说是暂时委了左右两位县丞代管县印,具体就不知道了。”

朱寅点点头。心想,此事若是帮庄县丞推一把,是不是能将他拱上署理县令的宝座?

转眼就到了八月十四。

上午,城中来了一个青衣小厮,找到了朱寅,送上一封请柬。

居然是庄姝送来的信。

信中邀请朱寅参加中秋节的夫子庙庙会,然后晚上在庄家赏月吃饼。

宁采薇看到请柬,没好气的说道:

“那小蹄子居然还记得这件事!她倒是直接,光是请你,完全没有提到我。”

朱寅笑道:“没请你,也没说不许带你去啊。咱们一起去,她也不能赶你走吧。‘

“哈哈!”宁采薇乐了,“那我就跟你一起去,估计那小蹄子见到我,脸色一定很精彩。”

乌衣巷,庄府。

庄廷谏虽然在县衙有独立的县丞衙,可他是常州望族,家大业大,在南京另有深宅大院。

庄廷谏在南京的宅院,就坐落在大名鼎鼎的乌衣巷。

此时的乌衣巷,非名士官绅不能置业。

庄家中庭一处花轩之中,年仅十岁的清稚女郎,正在和一个年纪稍大的女孩子下棋。

那十岁稚女,芳华初萌,正是庄姝。

和她对弈的最多十二,也生的清丽可人。

明明都是两小只,却都是蛾眉轻锁,小大人似的脸色深沉了。

“四娘。”那年约十二的女郎落下一颗棋子,“那朱寅不过九岁,就算有神童之姿,那将来也难说的很。”

“古往今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神童,可是不少呢。“

庄姝也落下一颗棋子,“表姐不知,那朱稚虎不象是一般的早慧之人,我觉得他是个有福的。”

“再说,表姐也知道,我是个好强的性子。爹爹说那小老虎将来可为庄家婿,却还有个童养媳,我反倒有了较量之心。”

“若是轻易放手,倒是显得我庄四娘不如人了。”

“咱们女儿家十三四岁就要定亲,十五六岁就要过门。我们年纪虽小,又有几年呢?趁着年幼不知羞涩,反倒要主动出击,有所作为。不然——-悔之晚矣。”

表姐轻点首,掩口笑道:“四娘虽小,却已经知道这个道理,阿姐倒是不必提醒了。”

两女正说到这里,那个送信回转的小厮,就前来复命了:

“四娘子,请柬小的已经送到青桥里。朱小公子已经答应赴会了。”

庄姝抬起粉光致致的小脸,“宁大脚呢?是不是也要来?

“宁大脚?”小厮一证,随即想起朱寅身边那个大脚小姑娘,立即点头道:“小的觉得,可能会一起来。”

庄姝冷笑一声,将棋子扔进棋罐里。

“不下了,没意思了。”

“我就知道,宁大脚会跟了来。”

表姐奇道:“就是那个童养媳?居然是一双大脚么?”

庄姝掩口轻笑几声,“谁说不是?就是她了。长得还不赖,人模狗样的,却是天足。”

“看她神情,贱籍该是不会。那多半是怕疼怕苦,贪图安逸这才自抛自弃。”

表姐摇头:“怕疼怕苦,贪图安逸,如何能为人上人?我等之前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痛,流了那么多泪,这才养出一双金莲。她不付出,凭何得到?”

“家祖曾说,自古人杰,无不苦其身,方能锐其志。裹足于女子,无疑于修道也,岂能不修自身?”

“天足之女,与那些荒废学业的顽劣男童,有何不同?都是放纵自己的蠢物。”

庄姝道:“荆川先生海内大儒,虽故去多年,至今唐家门不坠,可见遗泽之深。”

表姐摇头:“可惜我唐蓉生的太晚,没见过家祖真容。遥想他老人家当年督师抗倭,以文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