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盯着窗纸外那团蠕动的黑,喉间甜腥越涌越浓。
柳如烟的粥香裹着柴火气息漫过来,他下意识攥紧碗沿,指节抵得青瓷发疼——那团黑分明是活物,像条被剥了皮的蛇,正顺着山径往村里钻。
他猛地回神,碗里的红枣在月光下泛着暗哑的红,像周波心口那个血窟窿。
他低头喝了口粥,甜糯的米香混着舌尖的腥,竟比灵茶还熨帖。
柳如烟的眼睛亮起来,发辫在肩头晃了晃:\"够买半袋灵米,再给你换把新锄头。灶膛里的余烬,火光映得耳尖通红,\"对了,沈娘子昨儿敲过门,说要收灵草。
她铺子在西头老槐树下,门环是铜铸的蝴蝶。\"
杨阳应了声,目光落在她发间那根木簪上——是他用劈柴剩下的边角料削的,磨了三个晚上。
月光漏进窗棂,在她后颈照出层细汗,像撒了把碎星子。
他突然想起《藏息功》运行时,丹田那股凉意顺着经脉爬遍全身的感觉,鬼使神差地伸手,指尖刚碰到她发梢,柳如烟就偏头笑:\"痒。\"
他忽然想起系统提示音炸响时,自己能\"看\"到整座村子的模样——东头王屠户的刀磨得锃亮,西头李媒婆数钱时指尖沾了唾沫,连张铁往徐记后门塞的是半块带泥的玉牌都瞧得真切。
柳如烟没接话,却把他的手往自己手心里按了按。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杨阳就把两株溢血草参小心裹进油皮纸。
草参的根须还沾着灵土,泛着淡紫的茎秆上凝着晨露,在竹篮里颤巍巍的。
柳如烟往他怀里塞了个布包,掀开是两个烤得金黄的红薯:\"沈娘子爱喝蜂蜜水,你带罐我腌的野枣蜜。\"
西头老槐树的影子刚爬上青石板,杨阳就站在了沈曼玉的铺子前。
朱红木门半掩着,铜蝴蝶门环上落了层薄灰。
他抬手叩门,指节刚碰到铜环,门里就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瓷器摔碎的动静。
门开的瞬间,杨阳呼吸一滞。
沈曼玉的月白裙衫歪在肩头,露出一截雪白的锁骨,发间的玉簪歪到耳后,几缕湿发黏在颈侧。
她眼眶泛着青,眼下还沾着墨渍,倒像是被谁揉皱了的画儿。
杨阳移开视线,盯着她脚边的碎瓷片——是个烧废的符炉,黑黢黢的炉身裂成两半,炉灰里还嵌着半截焦黑的黄符。
沈曼玉的目光落在竹篮上,立刻直起腰。
她蹲下来掀开油皮纸,指尖刚碰到草参茎秆,就猛地缩回手:\"这这是用催熟法养的?\"
沈曼玉的指甲掐进掌心,指节泛白。
徐掌柜压价太狠了。块帕子,擦了擦草参上的晨露,\"我在城里有相熟的药商,若你信得过我,我带你去卖,分文不取中介费。\"
他想起昨夜看到的张铁往徐记塞玉牌,想起周波死前的怨毒,面上仍带笑:\"有劳沈娘子了。\"
进城的路要过条青石板桥。
沈曼玉走在前面,裙角扫过路边的野菊。
我上月卖符,被抽了三成税,最后到手的灵石连买符纸都不够。你这样的灵植师,该自己开铺子的。\"
杨阳垂眸看自己的鞋尖。
他握紧竹篮,竹篾硌得手心发疼——原来那些被压下去的灵石,都进了层层中间商的口袋。
徐家药铺的门匾在日头下泛着金光。
徐家长子徐元正靠在柜台后拨算盘,见杨阳进来,眼皮都没抬:\"又是来卖草参的?
他的目光在沈曼玉脸上扫过,又落在杨阳身上,笑了:\"沈娘子这是要抢我生意?到鼻尖闻了闻,脸色微变,\"十五块一株,不能再多了。\"
他接过三十块下品灵石时,指腹触到石面的凉意,像触到了修真界的骨茬——原来所谓\"公平交易\",不过是强者剥下的一层皮。
日头偏西时,沈曼玉送杨阳到村口。
她从袖中摸出枚传音符,塞到他手里:\"若有新的灵草,记得传讯给我。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和杨阳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两株并蒂的灵草。
杨阳攥紧传音符,符纸在掌心微微发烫。
他望着沈曼玉转身离去的背影,突然想起柳如烟今早塞给他的野枣蜜——蜜罐上还沾着她的指纹,甜得人心慌。
回到家时,柳如烟正蹲在院门口择菜。
木簪被磨得发亮,映着夕阳,像块温润的玉。
柳如烟数灵石的手顿了顿,突然笑出声:\"阳哥儿,你袖里藏着什么?\"
杨阳这才发现,传音符不知何时从袖中滑出,正戳在他手腕上。
柳如烟没接话,只是把灵石袋系紧,放进里屋的木匣。
木匣是她用陪嫁的布料换的,锁孔里塞着根他削的木楔——打不开的。
夜渐深时,杨阳在灵田里给新种的青灵草浇水。
山后那团黑,似乎又近了些。
他摸了摸怀里的传音符,符纸已经凉了。
杨阳应了声,转身往家走。
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和院门口那株老槐树的影子缠在一起,像张看不见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