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资治通鉴新译> 第106章 五丈原星落:诸葛亮最后一战与三国战略转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 五丈原星落:诸葛亮最后一战与三国战略转折(2 / 5)

,兵力要分成三份,让强壮的进军,其次的守卫船只,再次的运送粮草,出征的人虽然多,却难以全部用上。加上步兵背着粮食,长途深入,敌人的地盘马匹众多,会不断截击。如果公孙渊狡诈,与北方的魏国没有断绝关系,我们调动军队的时候,他们会唇齿相依互相救助;如果他确实孤立无援,他会因畏惧而远逃,或许难以迅速消灭,假使上天的诛罚滞留在北方荒野,山区的敌人趁机起兵,恐怕不是万全的长远考虑啊!”吴主没有同意。

陆瑁再次上疏说:“战争,本来是前代用来诛杀暴乱、威慑四方蛮夷的。但这些战事都是在奸雄已经消灭,天下太平,在朝堂上从容商议之后才进行的。至于中原大乱,各地相互割据的时候,大抵需要深根固本,爱惜民力和费用,没有在这个时候舍近求远,使军队疲惫的。从前尉佗叛逆,僭号称帝,当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然而汉文帝还认为远征不容易,只是派人晓谕而已。如今凶恶的人还没有消灭,边境还在警戒,不应该把公孙渊放在优先位置。希望陛下抑制威严,任用计谋,暂时让军队安宁,凝神静气暗中谋划,作为以后的打算,天下就太幸运了!”吴主这才停止出兵。

随后,吴主多次派人慰问向张昭道歉,张昭因此不肯起床。吴主于是出宫,经过张昭家门呼喊他,张昭推辞说病得很重。吴主放火烧他的门,想以此恐吓他,张昭也不出来。吴主派人灭火,在门前停留了很久。张昭的儿子们一起搀扶张昭起来,吴主用车载他回宫,深深自责。张昭不得已,之后才参加朝会。

当初,张弥、许晏等人抵达襄平,公孙渊想算计他们,就先分散他们的官兵,把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人及官兵六十人安置在玄菟郡。玄菟郡在辽东以北二百里,太守王赞管辖二百户人家,秦旦等人都住在百姓家中,依靠百姓供给饮食,就这样过了四十多天。

秦旦和张群等人商议说:“我们辜负了国家使命,现在被困在这里,这和死了没什么两样。如今看这郡城,防守很薄弱,如果我们能同心协力,焚烧城郭,杀死他们的官吏,为国家报仇雪耻,然后一死,这样也就没什么遗憾了。这难道不比苟且偷生、长久做囚徒强吗!”张群等人都同意。于是暗中约定,准备在八月十九日夜行动。当天中午,事情被郡里的张松告发,王赞立刻召集兵众,关闭城门,秦旦、张群、杜德、黄强都翻墙逃出。

当时张群膝盖生了毒疮,跟不上众人,杜德常常搀扶着他一起走,在山谷中艰难跋涉了六七百里,张群的伤势越来越重,再也走不动了,就躺在草丛中,众人相对悲泣。张群说:“我不幸伤势严重,离死不远了,你们应该赶紧赶路,希望能到达目的地,白白守着我一起死在这荒谷里,有什么用呢!”杜德说:“我们万里漂泊,发誓要生死与共,怎么忍心丢下你呢。”于是就推秦旦、黄强先走,杜德独自留下守护张群,采摘野果给张群吃。

秦旦、黄强离开几天后,就到达了高句丽,并向高句丽王位宫及其主簿宣读吴主的诏书,谎称朝廷有赏赐,却被辽东劫掠了。位宫等人非常高兴,立即接受诏书,派人跟随秦旦回去迎接张群、杜德,并派遣二十五名穿黑衣的人护送秦旦等人返回吴国,并进表称臣,进贡一千张貂皮、十具鹖鸡皮。秦旦等人见到吴主,悲喜交加,难以自控。吴主赞赏他们的壮举,就把他们任命为了校尉。

这一年,吴主出兵想围攻新城,因为新城远离水边,过了二十多天,都不敢下船。满宠对将领们说:“孙权知道我们迁移城池,必定在他部众面前说过自夸的话。如今大举来犯,想求得一时之功,虽然不敢攻城,必定会上岸炫耀兵力,以此来显示自己兵多。”于是暗中派遣六千步兵骑兵,埋伏在肥水隐蔽处等候。吴主果然上岸炫耀兵力,满宠的伏兵突然出击,斩杀了几百人,有的跳河淹死。吴主又派全琮攻打六安,也没能攻克。

蜀国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厉,南夷首领刘胄反叛。丞相诸葛亮任命参军巴西人马忠接替张翼,召张翼回朝。有人劝张翼赶紧回去请罪,张翼说:“不对,我因为蛮夷骚动,不称职,所以才被召回。但接替我的人还没到,我正亲临战场,应当运送粮食囤积起来,作为消灭叛贼的物资,怎么能因为被罢官就荒废公家事务呢!”于是就继续治理事务,没有半点懈怠的意思,等接替的人到了才出发。马忠凭借张翼奠定的基础,打败刘胄并斩杀了他。

诸葛亮鼓励农耕,训练军队,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食囤积在斜谷口,修建斜谷粮仓;让百姓和士兵休息,三年后再用兵。

公元234年

春季,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进犯魏境,同时派遣使者约吴国同时大举进攻。

三月庚寅日,山阳公(汉献帝刘协)去世,魏明帝身穿素服发丧。

己酉日,实行大赦。

夏季,四月,发生大瘟疫。

接着,崇华殿发生了火灾。

诸葛亮到达郿县,驻军在渭水南岸。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背靠渭水修筑营垒抵御诸葛亮,对将领们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向东推进,确实值得担忧;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诸位将领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诸葛亮果然驻扎在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应当先占据那里。”议论的人大多认为不必如此,郭淮说:“如果诸葛亮横跨渭水登上北原,连接北山的军队,隔绝陇地通道,在动摇民心,这对国家来说非常不利。”司马懿于是派郭淮驻守北原。营垒壕沟还没修好,蜀军就大批到来,郭淮迎击,击退了蜀军。诸葛亮因为之前多次出兵,都因粮草供应不上而使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便分兵屯田,作为长期驻军的基础,屯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岸边的百姓中,而百姓安居如常,军队不侵扰百姓。

五月,吴主孙权进驻巢湖口,逼近合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