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资治通鉴新译> 第116章 蜀汉灭亡与钟会之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蜀汉灭亡与钟会之叛(2 / 7)

形势。估计蜀国的战士有九万,驻守成都和防备其他边境地区的士兵不少于四万,那么剩下的兵力最多不过五万。现在把姜维牵制在沓中,使他不能向东顾及成都,我们直接出兵骆谷,从他们兵力空虚的地方袭击汉中,以刘禅的昏庸,在加上边境城池被攻破,百姓内心震动,蜀国的灭亡是可想而知的。”于是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统领关中军队。征西将军邓艾认为蜀国没有可乘之机,多次陈述不同意见;司马昭派主簿师纂担任邓艾的司马,向他说明意图,邓艾这才接受命令。

姜维向汉主上表说:“听说钟会在关中整治军队,想要谋划进攻蜀地,现在应该同时派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让他们统领各路军队分别守卫阳安关口和阴平的桥头,以防备意外的发生。”黄皓相信巫鬼之说,认为敌人最终不会自己来,就劝说汉主把这件事压下来,因此群臣都不知道。

公元263年

春季,二月,朝廷再次下令司马昭像以前那样晋升爵位,司马昭又推辞不接受。

吴国交趾太守孙谞贪婪残暴,被百姓视为祸害;恰逢吴主派遣察战邓荀到交趾,邓荀擅自征调三十只孔雀送往建业,百姓害怕远途劳役,于是谋划叛乱。夏季,五月,郡吏吕兴等人杀死了孙谞和邓荀,并派使者前来请求委派太守和派兵,九真、日南二郡都响应叛乱。

朝廷下诏命令各路军队大举讨伐蜀汉,派遣征西将军邓艾统领三万多人从狄道奔赴甘松、沓中,以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统领三万多人从祁山奔赴武街桥头,以断绝姜维的归路;钟会统领十万多军队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奔赴汉中。任命廷尉卫瓘持符节监督邓艾、钟会的军事,兼任镇西军司。卫瓘是卫觊的儿子。

钟会拜访幽州刺史王雄的孙子王戎,问他:“有什么计策?”王戎说:“道家有句话,‘有所作为却不依赖它’。不是说成功难,而是保住成果难啊。”有人问参相国军事、平原人刘寔说:“钟会、邓艾能平定蜀国吗?”刘寔回答说:“攻破蜀国是必然的,但他们都不能回来。”客人问原因,刘寔只是笑而不答。

秋季,八月,魏军从洛阳出发,大规模赏赐将士,列队誓师。将军邓敦说蜀国不可讨伐,司马昭将他斩首示众。

蜀汉得知魏军将要到来,就派遣廖化率兵前往沓中,作为姜维的后援,另派张翼、董厥等人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外围据点的外援。蜀汉实行大赦,改年号为炎兴。下令各外围据点都不得出战,退守汉、乐二城,城中各有五千士兵。张翼、董厥北行到阴平,听说诸葛绪将向建威进军,就停留了一个多月等待他。钟会率领各路军队齐头并进到达汉中。九月,钟会派前将军李辅统领一万人在乐城包围王含,护军荀恺在汉城包围蒋斌。钟会直接西进奔赴阳安口,派人祭祀诸葛亮的陵墓。

当初,蜀汉武兴督蒋舒在职期间没有什么建树,朝廷就派人取代他的职位,让他协助将军傅佥守卫关口,蒋舒因此心怀怨恨。钟会派护军胡烈为前锋,进攻关口。蒋舒欺骗傅佥说:“如今敌军来了却不攻击,反而关闭城门自守,这不是好办法。”傅佥说:“我接受命令保卫城池,只有保全城池才算有功;现在违背命令出战,如果损兵折将,辜负国家的信任,就算死了也没有益处。”蒋舒说:“您以保全城池为功,我以出战打败敌人为功,请各自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吧。”于是率领他的部众出城。傅佥认为他是去作战,所以没有防备。蒋舒率领部众向胡烈投降,胡烈乘虚袭击城池,傅佥奋力抵抗,最终战死沙场。傅佥是傅肜的儿子。钟会听说关口已被攻下,便率大军长驱直入,获得了大量仓库储备的粮食。

邓艾派遣天水太守王颀直接攻打姜维的营地,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阻截,金城太守杨欣奔赴甘松。姜维听说钟会各路军队已经进入了汉中,就率军返回。杨欣等人在强川口追击,双方进行了一场大战,最终姜维战败逃走。姜维听说诸葛绪已经封锁道路驻守桥头,就从孔函谷进入北道,想绕到诸葛绪的后面;诸葛绪得知消息后,便后退三十里扎营。姜维进入北道三十多里,听说诸葛绪的军队后退,不久就返回,从桥头撤回,诸葛绪赶去截击姜维,差一天没有赶上。姜维于是回到阴平,集合士兵,想要奔赴关城;走到半路,就听说关城已经被攻破,于是后退奔赴白水,在这儿遇到廖化、张翼、董厥等人,几人合兵驻守剑阁以抵抗钟会。

本月,魏国安国元侯高柔去世。

冬季,十月,蜀汉向吴国告急。甲申日,吴主派遣大将军丁奉统领各路军队奔赴寿春;将军留平到南郡与施绩会合,商议军队的去向;将军丁封、孙异前往沔中,以救援蜀汉。

魏国朝廷下诏,因征伐蜀国的将领们捷报频传,便再次命令大将军司马昭晋升爵位,赏赐如同以前的诏令,司马昭这才接受任命。

司马昭征召任城人魏舒为相国参军。当初,魏舒年轻时反应迟钝,质朴无华,不被同乡亲友看重,他的堂叔父、吏部郎魏衡,在当时很有名望,也不了解他,就让他看守水碓,常常感叹说:“魏舒能胜任几百户人家的长官,我就心满意足了!”魏舒对此也不介意,从不做那些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事。只有太原人王乂对魏舒说:“你终究会成为朝廷重臣。”并常常在他贫困时给予接济,魏舒接受而不推辞。四十多岁时,郡里推举他为上计掾,考察为孝廉。宗族亲戚因为魏舒没有学业,就劝他不要去赴任,可以借此获得清高的名声。魏舒说:“如果考试不及格,责任在我,怎么能凭空窃取不赴任的清高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于是自己努力学习,一百天学习一部经书,因而在对策考试中名列前茅,多次升迁后担任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每次和幕僚们射箭,魏舒常常只是负责计算成绩而已;后来有一次参加射箭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凑数,魏舒神态从容文雅,射箭没有不中的,满座的人都很惊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钟毓感叹着道歉说:“我不足以充分发挥你的才能,这射箭之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