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扫元> 第262章 龙潭虎穴任顾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2章 龙潭虎穴任顾行(2 / 3)

的又一次重要考验。

其人若能迅速稳定丹阳县局势,并妥善处理好镇江史氏这个棘手的地方豪强,那么未来设置“镇江府”后,知府的位置很可能就是他的;

反之,若处置不当,或许就只能止步于丹阳县令了。

这其中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由不得王宗道不竭尽全力完成这项任务。

当依靠“外交”手腕初露头角的王宗道,在丹阳县整顿秩序,憧憬着自己仕途时,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黄岩州,一场即将深刻影响浙北乃至整个江东利益格局的“外交”暗战,正在悄然上演。

台州路黄岩城。

屡降屡叛的方国珍不仅没有遵照元廷之前的招安,前往歙县(徽州路治所)出任“徽州路治中”,

反而趁着石山率红旗营渡江,猛攻集庆路,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庆童急调各地兵马拱卫杭州,导致地方空虚的大好时机,再次举兵,一举攻占了黄岩城。

这一次,方国珍似乎又赌对了。

元廷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温和”,不仅没有立即兴兵讨伐,反而主动派遣使者来到黄岩,默许了方国珍对黄岩的占领,还开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新官职——“海道都漕运万户”!

方国珍之前数次起兵,元廷虽然迫于形势三次招安他,分别授予定海县县尉、万户和徽州路治中之职,官阶小不说,还一心只想调虎离山,再下狠手将其部剿灭,方国珍都没有上当。

这次元廷一反常态主动送官,却让他颇为动心。

只因海道运粮万户这个官职,简直是为方国珍量身定做。

海道漕运万户府设立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隶属于元廷中书省左司粮房海运科,治所设于平江路,专司从平江路太仓到大都路海津镇(后世天津)的海上粮运任务。

元廷本有三个海漕万户府,分段管理,后因海漕万户朱清、张瑄“叛逆”治罪被杀,合并为一个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设万户、副万户等职务。

海道都漕运万户的官阶为正三品,远高于元廷之前招安方国珍的徽州路治中(正五品),算得上正儿八经的元廷高官了。

更关键的是,担任此职无需深入内陆,不必担心元廷调虎离山“卸磨杀驴”,完美契合了方国珍对自身安全的内核诉求。

而且,一旦拥有了这个官面身份,方国珍就能名正言顺地打造和购买战船,快速扩充本部水军实力;还能以“奉旨靖海,确保海漕安全”的名义,集成沿海各路海商、海盗势力。

以其人的手段和能力,只要出任海道都漕运万户,用不了多久,就能真正成为称霸东海的“海贼王”。

如此丰厚的条件,由不得方国珍不动心。

但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元廷付出如此重筹,必然索要相应的回报。

正如石山所预料的那样,元廷使者提出了两个要求:

其一,方国珍需立即组织船队,督运江浙行省粮草北上,以解大都的饥荒困局;

其二,方氏必须协助江浙元军,剿灭已然渡江攻下了集庆路的巨寇石山所部。

道理很简单,若任由石山占据浙北,位于平江路的海漕都万户府衙门都将不保,南粮北运的计划彻底中断,方国珍这个“海道都漕运万户”之职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砸在了自己头上,却因为馅饼太大,反而砸得生性多疑的方国珍尤豫不决,一时间难以下定决心,只能召集自己的心腹文武商量此事。

会议上,众文武一致认为“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个官职非常重要,应该接受,但在如何履行元廷要求的具体策略上,他们却产生了激烈的分歧。

谋士张子善和方氏嫡长子方明善(方国珍长兄方国馨之子)等人慷慨激昂,力主方国珍应立即挥师西进,与元军水陆夹击,趁石山在江南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将其部剿灭。

然后,顺势夺取平江、江宁等战略要地,实现“由海入陆”的关键转变,将富庶的江东作为方氏的基本盘,进而图谋中原,争霸天下。

而谋士丘楠和方国珍二兄方国璋等人的意见,则更为谨慎。

他们建议方国珍应尽量避免与势头正盛的石山直接冲突,因为江浙元军实在不堪大用,正面战场很可能顶不住红旗营的攻势,方氏兵马一旦参战,极易从“协防”变成“主攻”,陷入乱战泥潭。

这些人认为,至少应该等到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率领江浙元军主力从荆湖返回,并与红旗营爆发大战之后,再根据大战形势决定方氏的立场和参战时机。

丘楠更是精准地抓住了方国珍最深的顾虑——长江航道并非方氏水军所熟悉的战场,在那里与拥有强大水师的石山交锋,风险极高。

至于元廷要求的督运粮草北上任务,则被所有人选择性忽略了。

此时若能迅速与元廷谈妥条件,并立即组成货船运粮,确实有较小概率完成部分海漕任务。但随后返回江南就有较大概率遭遇台风,一个不小心就是整支船队复灭的风险。

为了给行将就木的元廷续命,而赌上自家赖以生存和称霸近海的船队?屡降屡叛的方国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忠君爱国”了?

显然,张子善等人的建议更具野心和进取性,符合乱世枭雄的扩张逻辑;而丘楠等人的方案则更贴合方国珍谨慎多疑、首重保存自身实力的性格。

方国珍内心其实已经有了选择倾向,但仍在纠结如何答复元廷使者,才能将这些好处全部吃下,又不至于被彻底绑上元廷的战车,正想进一步听取众人的意见,

其年仅十五岁的长子方礼,突然未经通传闯了进来,脸上还带着一丝异样的兴奋,道:

“爹!城外来了两个人,自称是红旗营石山派来的使者,要求见您!”

此时的局面已经足够复杂微妙,但方国珍却不介意让它变得更复杂一些。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