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民怨沸腾。
建议灶户分等减役,按产盐额分上、中、下三等,上户充场官,中户主煎盐,下户充杂役。并解放灶户人身依附,按产盐量分等定役,并允许灶户子弟读书科举,打破身份枷锁。
其二、盐课苛重,当行分等征银
盐课层层加码,灶户所得不足十之一,遂弃盐而逃。
建议盐引分等定价,尝试“折色纳银”替代实物征收,废除盘剥灶户的“工本钞”制度,由盐运司直接发放口粮,杜绝官吏从中克扣。
其三、盐法混乱,当设巡盐御史
盐运司、批验所、巡检司等官衙权责不清,私盐透漏如织。
建议提议设置专职的巡盐御史,监督各级盐务机构,严厉打击私盐,明确权责,堵塞漏洞。
其四、私盐横行,当行“官收官卖”
私盐横行的根源在于官盐价昂如珠玉,私盐贱若泥沙。
建议官收官卖平抑市价,州县设官盐局,按户计口售盐,并大幅削减盐课,以减少盐价;并疏通民间商运商销渠道。
其五、仓廪空虚,当修盐仓备荒
各地盐仓屡遭风潮,仓廪不修,导致大量成盐遭水患白白丢失。
建议修葺沿海盐仓,拨款采买储备食盐,以减少因天灾导致的百姓损失。
其六、吏治腐败,当行考成之法
盐场胥吏“掊克工本,卖放私盐”成风。
建议严核盐场考成,许民讦告盐弊,查实后重奖实告者,诬告者反坐其罪。
不得不说,杨维桢在钱清盐场司令任上的几年磨砺没有白费,他对盐政积弊洞若观火,所提方案也颇具可行性。这份奏疏堪称干货满满,体现了其经世致用之才。
尽管如此,石山审时度势,并没有立即推行大规模的盐政改革。
眼下沿海州县新附,还远远谈不上真正安定下来,而元廷大军的反扑已是山雨欲来,此时进行如此深刻的制度变革,时机并不成熟。
对于杨维桢,石山以诚相待,明确告知了暂不改革的现实考量,并再次郑重邀请其出山相助。
这一次,看清了红旗营气象与石山诚意的杨维桢,没有再推辞,终于应允出仕红旗营。
待徐达、常遇春攻陷绍兴的捷报传至杭州,赵普胜也攻陷了杭州府与相交处的昱岭关,意味着杭州府周边的军事威胁已基本扫清,剩馀州县和关卡的攻取只是时间问题。
石山亲率大军在外征战数月,作为势力领袖,他必须尽快返回江宁坐镇,统筹全局,应对即将到来的与元廷主力的战略决战。
大军开拔在即,为适应新的战争形势与疆域管理需要,石山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调整:
任命常遇春为江浙行省左丞,主持太平府、宁国路(尚未完全攻取)军事,
统辖其本部擎日左卫及毛贵所部拔山右卫,进驻太平府,构筑西线防御内核,准备迎击来自荆湖方向的元军反扑。
任命徐达为江浙行省右丞,负责杭州、绍兴两府军事防务,
统辖李喜喜所部擎日右卫和赵普胜所部抚军右卫(暂为三镇编制),并调配长江水师一个营分舰队归其调度,确保东南沿海防务与内部安定。
任命张德胜为长江水师都指挥使,随中军返回江宁,整备水师,准备参与未来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或沿海策应。
任命胡大海为江浙行省参政,率领拔山左卫及若干直属镇、营,负责肃清湖州路残馀元军并攻取广德路,打通与应天府腹地的陆上联系。
任命傅友德为淮南行省参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