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家父刘寄奴> 第210章 策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0章 策略(1 / 2)

待到青泥大胜的捷报传至刘裕手中,大军已过湖城,陈兵于潼关十里之外,两军之和,整整十五万人马,从北到南,从河岸直至山岭,方圆数百里皆炊烟袅,人如泉涌。

一座座营寨相连并列而立,将山脚至腰的林木砍伐尽半,显得尤为光秃。

岸前还停靠有数十艘大小战船,水陆两地的景象,让关城上的秦军守卒望而胆战,他们几乎看不到尾部在何处。

这还是刘裕西进时沿路布防,分派驻兵,以此抵御魏军的情况下,不然再拉十万大军也绰绰有馀。

数十万兵马,看似庞多,但负责上场作战的士卒三不存一。

精细筛选后,这十五万中有近四万北府兵作为主军,其馀兵土五万馀,辅卒杂役五万馀,架起了这支望不到首尾的大军。

帐内。

王镇恶坐在一侧,众将齐齐入座后,原先宽有馀的营帐顿然间拥挤不堪,尤其是其身材,似刘裕、丁昨这般身量的,往往都要占两三人的位置。

造成如此情况,盖因前军三人不善迎合之事,好在勉强能挤下,开得了会,便不算要紧之事。

“沉将军大胜秦军,挫其势,不日进发尧柳,离长安不过数十里之遥,姚泓屯兵于灞上,姚赞固守定城,未有增援潼关的打算,自明日起,三军猛攻关城,数日可下。”谢晦有条有理的分析道。

他虽不是统兵之将,但帐中的某座长城如是点评道:‘入关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练,殆为少敌。然未尝孤军决胜,戎事恐非其长。’

简而言之,谢晦擅计策而不擅统兵,檀道济策反姚禹等人,其中便是谢晦在推波助澜。

除去刘义符遣派在长安的眼线,谢晦早前便有插有耳目,不然,檀道济一将领,如何能连络到洛阳之中的姚禹。

真要明算,檀道济克洛之功得有谢晦一半,而后者不与其争。

盖因在刘义符旁敲侧击之下,谢晦已然想明白,自己功利心过重适得其反,默默做事便可。

他日夜伴在刘裕左右,做了何事,大都知悉。

刘裕目光扫向众将,无有异议后,便令后军轮调至前,使前军轮后生息,又以毛德祖为统将,率领诸军攻城。

粮草丰足,兵精将勇,敌军士气低落,往昔久攻未克的天下第一关,以当下情形而言,奄奄一息,就差那么最后一口气。

守军还有万馀数不假,可军心涣散,弃城离去,再多的兵马也是无用。

刘裕率大军至关下,攻城士卒与以往相差无几,可秦军面临的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大。

姚泓御驾亲征,也只是为了稳定军心,既然敌国“天子”杀至国门前,他也应当身赴前线激励三军,奈何青泥一役姚裕大败,沉田子一路又增兵万馀,他不得不驻守在灞上与其相对。

徜若他一意奔赴潼关,或重蹈复辙,成了下一位慕容超。

人员调动安排妥当后,议会接近尾声。

一直作壁上观,恭耳倾听的刘义符说道:“父亲,沉将军直逼长安,关中人心浮动,此时令他遣使于京兆各族,加以煽动,定然会有不少人愿意归附,此消彼长,潼关不攻自破。”

“昨日长安传来消息,长安府库充盈,姚泓要是肯狠下心来,散于前军,想必还能维稳一段时日。”谢晦轻声道。

京兆王、杜、韦三家,如今只剩杜氏未曾有归附之意,运转韦华暂居在洛阳,王修随军西进。

一众文僚,裴松之、颜延之等大都留守在司隶,负责后勤补给,每拖延一日,损耗不可估量,能早一日攻入长安,自然更好。

除去薛氏这样认地的大族,京兆那些家,也不愿在此时背负个叛国的罪名,与其现在投靠,不如待灭国后投效,有家世傍身,相比于名望,为了官职染了清誉,不值当。

韦华跟随在刘裕也有数月之久,每当谈及国事军情,往往都点到为止,不可越矩。整日崂些家长里短,要称其叛国,根本是无稽之谈。

他是叛贼,那姚掌、姚禹几位宗室该如何算?

小门小户或许会趁势归附,让他们豁出家底翻盘,显然是异想天开,因此,谢晦才忍不住出声提醒,兵权都掌握在宗室手上,文武百官所能贡献的微薄之力,可视为无物。

往昔前军用计夺城攻入司隶,虽是上兵之道,但毕竟不入台面。如今帐中猛将数不胜数,土气正盛,破关而入,更能彰显威名,何乐而不为呢?

纵使诸国结成联军,共抗“暴晋”,也不见得能在此时对上潼关外的十数万大军,天下将帅之才,莫过于帐中方寸之地。

听得谢晦劝阻,刘义符并无反驳,苍蝇再小也是肉,能减免一兵一卒的伤亡,那都是赚的,打关中轻易,守关中难。

建康相离万里,国之重心侧于江左,一两年内无望迁都,重心不移,如何掌控天下命脉,乃是首要难题,为此让刘裕十分费神,相比于何时灭秦,他最在乎的安稳。

岁月每分每秒都在消逝,刘裕不光为自己,若他不在生前登上帝位,而将接力棒交由刘义符,以后者的心性,压根驾驭不住那群士人。

两次大胜,在军中立威不假,可众多镇将远在天边,地方失衡,钱粮征收不及,发不出军,威望这种锦上之花将在瞬间枯菱。

“父亲,孩儿听闻赫连勃勃遣数路骑军直趋安定,夏军占据岭北,长安以北便无险可依,蒲坂尚驻有万馀守军,尹昭老成,非泛泛之辈,坚守城池,朱将军一路未必有成效———”

数十道目光袭来,对于早已经历过生死的刘义符并不同往昔在石头城外那般紧张露怯,他甫一起身,不缓不急道:

“夏军割据岭北,大军攻入长安断然不会甘愿撤军,安定杏城乃岭北要冲,儿浅薄之见,于栗依镇守河内,屯以重兵,平阳空虚,朱将军两万兵马转向东北,进至匈奴堡,同苟卓魔下八千军士克据平阳,以肘夏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