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大唐打窝仙人,小兕子超级可爱> 第87章 骼膊肘往外拐的小棉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章 骼膊肘往外拐的小棉袄(1 / 2)

晋以前,乃至三国乱世,汉族对异族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这很大原因,是汉族拥有绝对领先的科技。

大唐创建,二凤重创突厥。

这时候的吐蕃,松赞干布还未完成统一,技术非常落后,对大唐基本没威胁。

几年后,文成公主和亲。

数千各类工匠,几乎所有的先进技术,都当了陪嫁。

吐蕃的发展一日千里。

数十年后,吐蕃成为大唐的百年劲敌。

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败战,就是在大非川之战中,战败于吐蕃之手,十万唐军精锐全军复没。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了河西走廊和安西四镇,更是攻入长安。

如果二凤没有和亲,而是打压,吐蕃绝对发展不起来。

吐蕃崛起,这口锅扣在二凤头上,绝对冤枉不了二凤。

大唐还有其她公主的和亲,每一次,都是技术大派送。

唐朝之后,异族越来越强大,导致汉族屡屡战败,主要原因,还是汉民族失去了科技水平的绝对优势。

二凤瘫坐在椅子上,全身乏力,额头冒着冷汗。

“是我的锅!”

二凤敢作敢当,艰难出声,认下了这口锅。

李耀扎了二凤一刀,没有宽慰,反而趁你病要你命,不对,是加大打击力度,让二凤吸取深刻教训。

“大哥啊,你要学学明朝的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土,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耀还没说大唐的国都六陷天子九逃呢!

在这点上,大唐的确比不上大明。

“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土,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二凤喃喃自语,突然拍案而起,大赞:“竟有这般硬气的王朝,我不如也!”

“二郎,他是他,你是你,这些事你又没做,这些锅扣不到你的头上。知道了历史,吸取了教训,以后咱大唐绝不和亲,比那个什么明朝更硬气,更有风骨。”

长孙皇后趁势宽慰,叠加说教。

这也是长孙皇后拿捏二凤的手段之一,非常的有效。

“阿爷,咱们要硬气,绝不和亲!”

“明朝能做到,咱们大唐也一定能做到,阿爷,咱们绝不和亲!”

“不和亲,不和亲!”

“窝们不和亲,窝们不和亲。”

李丽质和豫章急忙附和老娘,城阳和高阳紧随其后,就连小兕子都嚷着不和亲。

没有谁想要嫁给满身酸臭,充满愚昧的异族。

呃,后世的一些小仙女除外!

二凤不愧是心胸开阔的帝王,平复了一下心情,朝李耀拱手施礼:“多谢二弟点醒,棒喝!”

贞观四年,二凤被上尊号“天可汗”

自此以后,在一声声的“天可汗”中,二凤难免有些飘起来。

李耀刚才的话,对二凤而言,如当头棒喝。

“大哥,不客气!”

既然要改变大唐,能点醒二凤,李耀也是很高兴的。

这时,张阿难匆匆而来,带来了四个小箱子。

四个都是烂木板做的,一看就象是在地上埋了几十上百年。

李渊给的一箱子小黄鱼拿过来,二凤又加了三百条。

最小的一个箱子,正好可以装下182条小黄鱼。

李耀一共出售了60条小黄鱼,就拿出60条,剩下122条小黄鱼。

“大哥,我得回去了,还要回去布置现场!”

“恩,去吧!”二凤又郑重其事地道:“等下,二弟,大唐永远是你的家,那边若有不测,就到大唐安家!”

“好!”

李耀点了点头,抱着小箱子,走向二八大杠。

“粑粑,窝也要去!”

小兕子跑过去抱住了李耀的腿。

“兕子乖,明天再去!”二凤抱起小兕子,后知后觉,问道:“二弟,兕子为何这般称呼你?”

爸爸这个称呼,在三国时就已经有记录了,二凤是知道含义的。

李耀笑道:“在后世,兕子就是我闺女!”

二凤急了:“你小子,跟我抢闺女,这可不行!”

长孙皇后暗笑,拉住二凤,道:“好了,二郎,这只是二弟的玩笑而已,不必放在心上!”

二凤宝贝小棉袄,不容他人染指,长孙皇后则不然,反而感到高兴。

李耀如此重视兕子,定能庇护兕子。

多一个人爱兕子,何乐而不为呢!

“行了,赶紧走!”

二凤朝李耀挥手,这小子再继续待下去,几个闺女都要被拐跑了。

等等……

二凤又是后知后觉,想到之前发怒时,几个贴心小棉袄,貌似在拉偏架。

“直娘贼的!”

二凤感到有些心梗。

小棉袄们的骼膊肘尽朝外拐,二凤有些接受不了。

李耀带着一箱子的黄金回到别墅。

大壮在呼呼大睡。

李耀叫醒了大壮,带着箱子驾驶皮卡,驱车前往李家沟。

到了李家沟,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

老人们都已经睡着,李家沟黑灯瞎火静悄悄的。

经过几天的施工,院墙已经砌好。

李耀拿之前的院门,将没门的新院门堵住。

“大壮,挖!”

李耀找来两把锄头,和大壮一人一把,哼哧哼哧地将爷爷奶奶的房间挖了一个深坑。

将木箱子放进去,堆上土踩实,又挖了出来。

将木箱子和金条,用挖出来的土擦拭一遍。

把坑回填,踩实。

把空箱子拿去淋了些水,扔到后院的角落,用烂板子稍微遮掩一下。

锄头也用水浇了浇,放回原处。

把小黄鱼装进编织袋里,提上编织袋,带上大壮,离开李家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