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三十分,一家三口皆是一身新衣,院子里的妇女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恭喜了张叔张婶儿”
张老汉也都这笑着回应着,等一家三口离开四合院,人群才叽叽喳喳的一轮开。
“你们说,平安看中了哪家的姑娘啊?”
“不知道”
“应该不远,他们一家三口都没骑车”
“对对对,还是你细”
“是啊,你不说我都没注意”
而张平安这边一家三口已经到了八十五号院子,王小苓的父母也在门口等着了,张平安也是第一次见丈母娘,跟王小苓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是年纪大了些。
八十五号四合院的其他人也都在围着看热闹,不少年轻小伙知晓是王家闺女定亲,一个个脸色黯然。
想想前院只有两户人家,就是王家兄弟俩,东西厢房住人,倒座房是他们的药材仓库,他们自家则是两三人挤一个房间,也门不当户不对的,压根儿不配上,想到这些小伙子们反而想开了。
“叔婶子,这是我爹娘”
“哎!老哥嫂子快屋里请”
“好好好”
气氛很融洽,王小苓最后也羞答答的出来,两家人都很钟意,很快把时间敲定,定在了明年的五月二号,也是王小苓的生日。
中午还是在未来老丈人的邀请下,吃了顿丰盛的午饭,张平安也很奇怪,两世为人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家长,竟然没有丝毫的紧张,不知是不是太熟悉的缘故。
下午张平安将王小苓送去上班,自己则去了布料店。
“张哥,您找我啊”
“是啊平安,我听说你的成衣铺子公私合营了,你就那么水灵灵的答应了?”
“咳,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
“滑头”
“平安,我以后不开店了,打算回老家种地了,这些布料你能吃得下不?给你个优惠价”
张平安吃了一惊,没想到这家伙这么干脆,自家铺子说不干就不干了,张平安有些尤豫,不是不能接手,而是怕事后有麻烦。
“平安你放心,现在街道办还没找到我,而且我这年纪也摆在这儿了,回老家照顾老人也正常吧?”
“那成,你算算吧”
张伟平拿着算盘一阵拨弄,最后得出结论
“平安,我这儿一共还有一百三十五匹布,二十万一匹,你能吃下多少”张伟平也怕迟则生变,直接清仓大甩卖。
“那成,我都要了,我回去筹钱”
“爽快,钥匙给你,等会儿我就收拾收拾回老家”张伟平也长舒一口气,趁着还没找他合营他得尽快出手。
“。。。。”好家伙,够迅速的
半个小时后,张平安揣着五沓半的票子过来,张伟平接过数了数,又交给张平安一张地契。
“平安,你这算是帮了我大忙了,这个门面就给你了”
“这不合适”
“平安拿着,不要拒绝,有空来鲁地张圩子找我”说完一家七口人就潇洒离去,只剩张平安再风中凌乱。
这门面也是一排倒座房改的,比张平安什刹海院子的倒座房小点,看着手里的地契,还是前些年才更新的,不知以后张伟平他会不会后悔。
算了,以后采购要是路过鲁地就去看看,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吧。
张平安将铺子里的布匹全都收入空间,这以后方便他以物易物,也可以自家用,这房子他暂时也不打算管,等以后抽空改改再对外出租。
成衣铺子也在十二月中旬就完成所有财务数据的核对,公私合营进行的顺利,公方代表是一个三十九岁的大叔,叫赵方原,腿有点跛,人很好说话。
张平安也见过,基本不插手铺子经营,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好不自在。
办公室就是之前的更衣室改的,这年代很少有人能放开在除了家以外的地方去试衣服,所以这更衣室基本没怎么用的上,后来索性就改成了办公室。
一九五四年一月中旬,轧钢厂也完成了公私合营,轧钢厂的工人也彻底变成了铁饭碗。
娄半城卸任厂长,任轧钢厂董事,不参与具体管理,由聂海全同志任厂长,主抓d务、人事;杨志国同志任副厂长,主抓生产;
李怀德同志任后勤主任,总揽后勤一切事务;郑梅同志任厂办主任;李可同志任人事科科长;周建设任保卫科科长;曹国栋任食堂主任,采购科科长朱卫国;同时年后将大力扩招。
原轧钢厂的主要领导几乎都为副职,何大清如今是食堂副主任,吴强竟然成了采购科的副科长,倒是娄振宇好象消失了,连同他儿子都不见了,张平安猜测,估计是去香江了。
下班路上,张平安遇到了吴强
“恭喜强哥,以后在您手下做事,可要照顾俺们一点”
“咳咳,工作时候称职务”
“好的,吴植物”张平安搞怪的给他敬了个礼
“好你个平安,敢拿哥哥开涮,我可记住了啊,当心以后给你小鞋穿”
“强哥,我的错,这是北疆特产哈密瓜,您拿回家给孩子甜甜嘴”
“你啊”吴强也没拒绝,他和老贾是老朋友,这几年跟张平安处的也不错。
“平安,老哥跟你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好,您说”张平安也不再嬉皮笑脸
“我这次能当副科长,也是矮子里拔高个,你和东旭咱们都知根知底,以后在采购科可要支持老哥工作”
“那没的说”
“还有以后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随便,尤其是一消失就是两个多月”
“嘿嘿,那不会”
“咱哥俩私下里怎么都好说,工作的时候,,,”吴强停顿了下,似是在斟酌怎么说
“我知道,称职务”
“平安,老哥没有别的意思,以前咱哥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