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从房车开始的精彩之旅> 第112章 第一站,南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第一站,南京(1 / 2)

“莫凡,祝你一路顺风!”

张兴伟搀扶着已经喝醉了的李政辉,向莫凡告别后,便上了车。

叫的代驾激活车子,向李政辉家里开去,马俊也喝了不少,袁玲搀扶着他已经先走了一步。

张兴伟三人都坐在后座,他坐在中间,李政辉靠着车门歪着,一时半会儿是难以醒来。

浑然不知道张兴伟的一只手已经伸到了旁边潘婧的后面。

潘婧看了代驾一眼,明显有些紧张。

但张兴伟似乎毫不在意,颇有点肆无忌惮的样子。

来到小区楼下,代驾履行完职责,告辞离开。

张兴伟一把抱住潘婧,就想亲吻。

“你作死啊!这里人来人往的,被熟人看到了怎么办?”

潘婧可不敢陪他胡闹,毕竟小区里时不时就有人走过,很容易被发现。

张兴伟悻悻的松开,随即将李政辉扶落车,和潘婧一起将他搀扶回家。

李政辉夫妻俩租的是两室一厅的房子,他们现在暂时没要小孩,也就没租太大的房子。

将李政辉扶到客厅沙发上,张兴伟转身一把抱住了潘婧。

莫凡三人在这几人走后,也准备回家了,柳薇为了怕碰见熟人,还是骑着她的电动小车回去。

莫凡则是和梁燕两人叫了个车,回到出租房没一会儿,柳薇也回来了。

压抑了一下午的思念再也抑制不住,女人主动抱住了莫凡。

千言万语,化在了一腔灸热的感情之中!

“莫凡,你这次准备出去多久?”

柳薇依偎在男人怀里,慵懒的问道,此时的她,浑身软绵绵的,没什么力气。

“看情况,沿路走走停停,最后在成都待几天,估计一两个月左右吧。”

一旁的梁燕颇为向往的说道:“凡哥,真想和你一起去旅行啊!”

“以后有机会的,你们当老师的,寒暑假大把的时间,想旅行还不简单。”

梁燕刚才也只是随口一说,她也明白以后机会很多,倒也没有过多纠结。

晚上十二点多,张兴伟才从李政辉家里走了出来,此时的他双腿都有点打颤。

第二天一大早,莫凡告别了柳薇和梁燕,打车回到了房车,正式开启了旅程。

沿着国道一路行驶,沿途自然比在东北那边繁华多了,这里是江南富庶之地。

一路上几乎都是城镇,工业城镇化的程度非常高,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色几乎难以看到。

中午,在江阴市吃了午饭,略作休息,便继续旅程。

又一连行驶了3个多小时,来到了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南京。

南京古代叫金陵,乃是十朝都会,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人杰地灵。

找了一个靠江边的公园露营地,停在了一处偏僻的角落。

走出露营地,打车来到了夫子庙,今天即使不是节假日,这里依然人流量超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览。

随意漫步在街头,旁边就是闻名千古的秦淮河,这条河流,千年以来,见证了多少王朝更替,政权兴衰。

莫凡来到了这里比较有名气的秦淮古玩城,这里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南京作为一个繁荣的,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大都市,这里的古玩市场也是在全国排得上号的。

他在古玩城里边走边看,这里店铺较多,都是经营各种古玩和工艺品的。

莫凡先随意逛了一圈,选了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古玩店铺,走了进去。

这里主要是经营各类古钱币的,铜钱和银元,包括老版纸币等等。

“你们这里收不收银元?”

莫凡直接问店员,他虽然在魔都出手了不少的银元,但相对于他拥有的总量来说,还只是一小部分,连一半都没到。

但魔都市场短时间内已经饱和,再出手就有些不合适了。

这次外出,他也是准备查找机会,将手里的银元和古董,尽量分散出手。

店员打量了一下莫凡,然后点头道:“收!请问先生你要出售几块银元?什么成色?”

“一枚三鸟船洋。”

莫凡淡淡的回答道。

“三鸟船洋?民国二十一年的三鸟帆船银元?!”

店员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便反应了过来,当即颇为惊讶的问道。

不过他也只是惊讶了一下而已,并没有太激动,因为这个市场上稀有银元的假货太多了。

他早已见过太多的拿着假货银元来出售的例子,以为莫凡也是一个想来捡便宜的。

但他还是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请莫凡去会客区坐。

很快,店里的鉴定师傅走了出来,这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

中年人过来后,直接开门见山:“你好,你的银元呢?请拿出来看看。”

莫凡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枚用小锦盒装着的银币,打开放在桌上。

中年人起初并不太认真,毕竟三鸟船洋这种稀有的银元太少了,象这种拿过来出售的基本都是假货。

但店里有相应的规定,即使明知道碰到假货的概率很大,他还是要按规定看看。

但他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这枚银元的品相太好了,只看表面的包浆,就非常自然,竟然没看出来造假的痕迹。

他顿时大为惊讶,不敢大意,当即拿出手套,戴上后拿起那枚银元,仔细的看了起来。

一旁的店员看到鉴定师傅的这种神态,也是相当好奇,他可是很难看到让鉴定师傅都如此郑重对待的场景。

心里不禁嘀咕,难道真是好货?不可能!三鸟船洋这个级别的银元太过稀有,基本都是上拍卖会的,怎么会出现在市面上?

中年人拿着银元反复的细看,越看越惊讶,这枚银元完全看不出来造假的痕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