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野草莓之地
——2024年9月19日08:55发布于云南
早上好啊。
此时此刻我正在保山客运站的候车室,用手机发出这篇游记。
我的电脑没电了......
我发现出门旅行真的会让很多藏匿着的东西暴露出来,已经表露的东西则更加严峻,比如我的丢三落四,不认路,以及,出门总忘记给电子产品充电。
每个城市待一周,每天至少去两处景点,每三天一篇游记,每篇游记两千字起步,这是我原本的计划,现在已经被全面推翻。
我在腾冲停留了十天,今天才离开。
在上一篇游记发出之后,我去了高黎贡山徒步,受了一点皮外伤,所以之后的这些天我只能用极缓慢的速度游览我提前安排好的打卡地。
必须要说的是,在山上,我见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
比如,山间绵密到让人睁不开眼睛的雨雾,雨雾之下好像电脑渲染过的异世界一样的雨林,半空中连成网状的树藤和枝条,脚底下层层叠叠完全看不见土壤的灌木和苔藓。
还有各种各样的野果(我不敢吃),中草药(向导不让摘),野生菌(捡了一些但也没吃成,被朋友打包扔掉了),一些小动物,树蛙,以及,emmmm......你们见过蚂蟥吗?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蚂蟥,黑灰色带花纹的软体动物,小小的,细细的,我在山上徒步时,它们会悄悄爬上我的鞋子,耀武扬威地蠕动,向导告诉我,要扎紧裤腿,否则它们还可能蠕动进我的脚腕......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图了,嘿嘿。
我上一次被类似的长条的软软滑滑的动物吓到,还要追溯到初中,我在水产市场看到一箱子黄鳝在蛄蛹,但后来吃了一次红烧鳝鱼之后我就又不怕了哈哈哈哈......
向导给我们讲了些故事,关于大山。
他说祖祖辈辈临山生活的人们,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智慧,他们能够听到山的呼吸,也离不开山的馈赠,在很多年前,还允许打猎的年代,家家户户会养猎犬。
......
现在见不到打猎的场景了。
并不可惜,我其实对捡野生菌更感兴趣。
向导说,菌子很看气候的,当山上的温度湿度都升高,菌子就会冒头,在群山之间破土而出。常在山里走,熟悉了,就会认得哪些菌子有毒,哪些无毒,哪些菌子微毒但好吃。
但当我们好奇发问,是不是捡了很多年菌子的老人们,他们已经练就了百科全书的技能?
向导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因为大山里的物种,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山立在这里多久了?而人一辈子不过百年,怎么能说这样的大话?
野生菌具有危险性,但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好吃。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程度,但这样说吧——人们在明知有毒的情况下,仍要尝试数种烹饪方法,只为把它们吃进肚子里,并且为了不同的菌子,要研究出最适合它们的配料,昆明的皱皮青椒、峨山的鲜花椒、宾川的紫皮蒜、丘北的干辣椒、宣威的火腿......如此繁复的程序,不厌其烦的尝试,应该足以证明野生菌在云南的地位吧。
除了各种各样的蘑菇,我这些天还喝到了各种各样的咖啡,还有茶。
之前看到过一个说法,中国人上了年纪便会自动解锁的几箱技能,比如,喜欢黄金,想种菜,再就是,会开始喝茶。
云南拥有全世界74.3%的茶组种类,我出于好奇去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自己的见识还是太少了,很多茶种,别说喝了,听都没听过。
不过没关系,我还会在云南继续旅行,希望有机会尝到更多。
......
翻看了一下我刚来到腾冲时写下的文字,我一连用了许多个“不适应”来表达我对这里的初印象,现在,那些“不适应”仍然存在,但感觉不同了。
主要还是因为在腾冲的这些天,碰到的刷新认知的事物太多了。
腾冲曾是茶马古道重地,是西南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赖以特定的地理、经济和当时的社会条件,马帮文化和侨乡文化都在这里形成并延续。
我以这些天的感受,和狭隘的认知认为,这座城市的底色是深沉厚重的,像崇山峻岭之间,马帮的密密马蹄踏过的山路那样,赭石般的,苍劲的浑黄。
如果这种底色还有精神维度,那我觉得,腾冲的精神维度解释起来,应该是向外的探索,是“出发”。
恰好,我在这里还认识了一些人,年轻时带着孙子讨生活如今开着民宿的老人,不想结婚而逃离家庭走南闯北的女孩,事业遭挫只能重头再来的憨厚大哥,比我年纪还小已经开了工作室的文创店老板......我感慨缘分,同时也很惊讶,我在腾冲遇见的他们,是如此契合腾冲这座城市的精神维度。
出走,出发。
我非常喜欢腾冲的落日和清晨,一落一升,是连绵群山之中如油画一样的限定景色——如果我没有出发,应该就看不到吧。
这成了我想要继续这段旅途的原因。
很惭愧地讲,我觉得超过一周以上的长途旅行对我的考验太大了,尤其是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我脚踝上的扭伤还是有点疼......所以过去的这些天,我一直在纠结,甚至一度已经定好了回程的机票。
但直到昨晚,我慢慢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忽然又觉得一切不该结束。
我既然已经出发了,是不是可以走得更远一点?
我好像应该走得再远一点?
我还能不能走得再远一点?
既然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能提起胆来走这一遭人间,那我是不是也可以?
我为什么不可以?
昨晚,一个朋友告诉我,出走不是逃避,也不是为了真的得到什么,而是寻求内心的安定。
这句话真的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