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第12章心想事成得邓艾,北望千里邀子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心想事成得邓艾,北望千里邀子龙!(2 / 5)

茫新野,近乎大海捞针的情况下,竟真让自己撞见了年幼的邓艾,这除了用“穿越者气运”来解释,不然刘琦实在想不出别的理由。

而这份“好运”就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刘琦思维上的枷锁。

既然我运气如此之好,心想事成,那么……为何不将目标放得更远、更大一些?

念此,一个名字,浮现在刘琦的脑海——赵云!

刘琦根据脑海中为数不多的历史记忆检索着关于赵云此时的信息。

当前时间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

刘琦根据模糊记忆中史书记载,此时的赵云应该在河北一带活动。

而赵云早先依附的公孙瓒已然败亡,而刘备此时刚刚依附袁绍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应当尚未与赵云重逢!

换句话说,这位忠勇无双、心系百姓的超级名将,此刻极有可能还是一位在野状态的自由之身,徘徊于常山、邺城等地!

想到着,瞬间让刘琦的心脏砰砰狂跳起来。

邓艾是未来的瑰宝,而赵云,却是当下就能倚为干城的万人敌!

若能得赵云相助,无论是整顿军纪、训练士卒,还是将来临阵对敌,都是对刘琦巨大的助力!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既然天意让我在此刻想到赵云,岂能错失良机?”

刘琦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冀州与荆州虽相隔千里,但若派遣精干之人,乘骑快马,昼夜兼程,想来半月之内足以抵达河北!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旦等刘备稳定下来,或者是与赵云相遇,以刘备大汉魅魔的属性,届时刘琦再想招揽就难如登天了!

想到这里,刘琦再无犹豫,立刻扬声喝道:“张诚!”

护卫统领张诚一直在车队旁警戒,闻声立刻策马靠近车窗:“公子有何吩咐?”

刘琦语速略快却清晰地下令:“你速去挑选几名最机敏、耐力最好、熟悉北地路径的护卫,备足盘缠,换上快马,我有紧要之事需你们去办!”

“诺!”张诚毫不迟疑地应道。

不一会,张诚便领着三名护卫,来到刘琦跟前,等待刘琦命令。

见人以挑选出来后,刘琦略一思忖道:“你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河北冀州常山郡真定一带,设法寻访一位名叫赵云的义士,此人字子龙,乃常山真定人。”

为了增大护卫找到赵云的概率,刘琦努力回忆着脑海中关于赵云早年的记载,尽量描述得详细些:“此人早年曾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吏兵投奔幽州公孙瓒,因其兄去世曾暂离过一段时间。”

“公孙瓒败亡后,他便回到了河北故乡。据闻,他身高八尺(约合现今一米八五以上),姿颜雄伟,是条极其魁梧的汉子。武艺更是高强,尤其擅长枪法,有万夫不当之勇。”

“你等在寻访时,可多向当地乡老、游侠儿打听,是否有这样一位武艺高强、急公好义,却又心怀大志的赵姓义士。他如今很可能闲居在家,或暂在邺城一带活动。”

“你等找到他后,务必将我的一封亲笔信交到他手中!态度务必要恭敬,言明是我刘景升之子、江夏太守刘琦,慕名相邀,共商国是!”

说着,刘琦取出随身携带的绢布和笔墨,略一沉吟就在马车上,挥毫疾书。

刘琦深知赵云择主,最重“仁德”与“匡扶汉室”之志,而非单纯的利益。

因此,刘琦在信中并未过多炫耀自身权势,而是着重笔墨于几点:

自陈志向:阐明自己身为汉室宗亲,目睹汉室倾颓、百姓流离之苦,立志匡扶社稷,拯救黎民于水火,而非为一己私利争权夺地。

表达仰慕:称赞赵云将军忠勇无双、心系百姓的品格(引用其曾劝阻公孙瓒勿扰民等事迹,增加可信度),表达对英雄的渴慕之情。

描绘愿景:提及自己虽初得江夏,百废待兴,但愿以仁政治理地方,抚恤百姓,积蓄力量,以待天时,真正为汉室中兴而努力。并提及已开始招揽流民、安置穰城老弱等具体举措,以示并非空谈。

诚挚邀请:恳切邀请赵云前来相助,共图大业,承诺必以国士之礼相待,使其英雄有用武之地。

写罢,刘琦吹干墨迹,将绢布仔细封好,郑重地交给已准备妥当的张诚。

“张诚,此事关系重大,成败皆在于此信能否送达,以及尔等能否展现我等之诚意!切记,找到赵云后,态度务必要恭敬诚恳!若能请得赵云南下,你等便是大功一件!”

刘琦神色肃然地叮嘱道。

“公子放心!张诚必不辱命!纵使天涯海角,也定为公子寻得赵义士,呈上书信!”

张诚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那封信件,眼中满是决然。

很快,四骑快马脱离车队,如同离弦之箭般,转向北方,扬起一路烟尘,迅速消失在官道的尽头。

刘琦望着远去的烟尘,心潮澎湃。

既然历史已经因刘琦而改变,那为何不改变得更加彻底点?

反正都已经截胡了诸葛丞相,那这常山赵子龙也给顺手截胡了。

毕竟截胡这种事,有了第一次就想来第二次。

刘备:不!我的常胜将军!没有你我怎么办啊!

刘禅:不!四叔!没有你我怎么活啊!

襄阳城西,荆州军大营。

营内旌旗招展,兵甲森然。

校场之上,经过几日挑选五千奉命调拨给江夏太守刘琦的军卒已初步集结完毕,虽队列尚显松散,但观其精气神,确如刘表手令所言,是久经战阵的老兵。

然而,在这看似正常的挑选士卒准备之下,暗流早已涌动。

营区一侧,负责粮秣调度的军吏正指挥着辅兵和民夫将一袋袋粮食搬上辎重车辆。

车队规模不小,足以支撑大军远行。

不过若是有经验的军中老卒或者军吏细数车乘,或是掂量一下粮袋的份量,便会察觉出不对劲。

一名头发花白、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