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她被姚辰广博的学识和精妙的见解所吸引,也开始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两人从上古符文,聊到书法流变,又从某位诗人的千古名句,探讨到其中蕴含的天地至理,甚至延伸到符箓结构与诗词格律之间某种玄妙的对应关系。
姚辰发现,姜媱虽然外表清冷,但内心对知识有着纯粹的追求,在诗词、书道、符道上的造诣极高,许多观点都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而姜媱也惊讶于姚辰思维的活跃与知识的渊博,他的一些想法天马行空,却又隐隐契合大道,尤其是某些对诗词意境的解读,精妙绝伦,直指本心,让她沉寂的心湖也泛起了涟漪。
天才与天才之间,本就容易产生共鸣和欣赏。他们同样惊才绝艳,同样对大道充满探索之心,同样在诸多领域有着共同的爱好。姚辰两世为人,情商阅历远超同龄,言谈风趣而不失分寸,总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话题,营造舒适的交流氛围。
于是,在文渊阁静谧的藏书楼里,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青衫少年与素衣少女,或并肩立于书架前低声探讨,或对坐于窗边案几旁执笔论道,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泛黄的书页和两人专注的侧脸上,时光仿佛都变得缓慢而宁静。
他们之间的交流从最初的偶遇指点,变成了默契的定期探讨。关系也从最初的陌生与疏离,逐渐变得熟悉而亲近。虽然姜媱依旧话不多,神情多数时间仍是清冷的,但面对姚辰时,那冰封的容颜会微微解冻,眼眸中也会多了几分专注与柔和。
青灵童子有时会好奇地趴在藏书楼门口张望,看着里面相谈甚欢的两人,小脸上露出贼兮兮的笑容,嘀咕道:“嘿嘿,少阁主和八先生,好像很聊得来嘛……”
姚辰沉浸在这种与同道交流、知识飞速增长的愉悦中,几乎忘却了外界纷扰。然而,他并不知道,他与姜媱日渐亲近的景象,落在某些人眼中,却如同毒刺,深深扎入了心底。内阁的风云,并未因他的低调而平息,反而在暗处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