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一卷 第38章 反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第38章 反了!(1 / 2)

中华千年王朝,天灾无数,赈灾自然也无数,可真能救下来的寥寥无几。

所谓赈灾成功,不过是饿死一半,苟延残喘一半而已。

饿死了,灾民也就不再是灾民,自然赈灾成功。

和珅曾言,只救能救之人。

不能救的,一口糠都不给。

古语有云,“灾民,还是人吗?”

赈灾,看似是仁政,但真正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赈灾第一难,是贪。

灾年之贪,比平日更甚。

平常死一人要惊动衙门,大灾之年,人命如草芥。

米中掺沙,粥里兑水,一石粮能分成十石用于赈灾。

甚至有人把米倒进稀泥里搅拌,再煮粥赈灾,名曰甄别法。

能吃者乃真灾民,吃不下的,便是冒名顶替者。

更狠的,往粥里狂撒粗盐。

那粥咸得舌根发麻,喝不下自然省粮。

一日两餐改成一餐,粥锅里米粒少得能数得过来。

贪官赈灾的手法多到能编一部《贪经》。

若真一路走一路杀贪官,那赈灾未完,陕西早就饿殍遍地。

崇祯明白,靠一步步施粥救人,救不过来。

袁可立自然也明白。

那样做,只会被贪官反借朝廷的名义继续敛财。

赈灾成了他们谋利的工具,

到头来,只会越救越灾,越救越乱。

于是,袁可立做了一场局。

一场阴狠无比的局。

商贾背后皆有朝臣。

只要朝廷拨银百万入陕西,下令调粮。

那些商人便会闻风而动,蜂拥入陕。

他沿途设卡,杀官安民,现银结算。

给商人最安全的经商环境。

又命史可法组建护卫队,要求商人将物资粮食分送到遍布全陕的指定点。

设卡,不只是护卫。

更是记录。

记录谁送了粮,谁结了银,走哪条路,几时离陕。

孙传庭只需依图索骥,便能一击必中。

军队分成几十股也不会乱,更无人敢贪。

那账册,既是导航,也是铁证。

少了一两银,他都能查出来是谁吞的。

史可法的护卫队,就是他的信使与坐标。

哪怕商队改道、延误日期,也能传回准信。

文臣杀人,远胜武将。

这些还只是开胃小菜。

他在上奏陛下的密折中,最后一句才是关键。

“秦王当除,罪,臣任之,陛下允,即可。”

意思再明白不过。

若想让陕西真正改变,必须先除秦王。

但这恶名不能落在陛下头上。

老臣来担,只要陛下默许即可。

……

“贼人王二所为,实乃秦王暗中指使”,传遍陕西的那一刻,整个西北彻底炸了。

那百万两白银是陛下给的救命钱。

不仅拨银,更免陕西三年赋税。

不仅免赋,更募兵数十万,军饷翻倍,军人之家得优待。

甚至连徭役都被严令禁止,只为让陕西百姓能活下去。

百姓皆知,陛下苦心孤诣,为的不过是给陕西百姓一条活路。

可他们没想到,唯一的活路竟被他们供养了两百多年的秦王给断了。

“怪不得王二敢杀官造反,原来是秦王在背后撑腰!”

“怪不得陕西的官都护着那贼子,原来是秦王的私党!”

愤怒像火山一般爆发。

秦王,昔日百姓心中神一般的存在。

此刻,成了断他们活路的仇人。

畏惧被愤怒取代,忠诚被恨意吞没。

那一刻,秦王不再是藩王,而是敌人。

是真正的反贼。

就在舆情沸腾之时,又一道消息传来。

秦王有私军六万,陕西境内九处卫所尽皆效忠秦王。

按明制,一卫五千六百人,九卫合计五万余,加上私军,足有十二万。

十二万兵在手,意欲何为?

造反实锤了!

蓝田。

袁可立坐于厅中,静静听着张维贤的禀报。

“阁老,西安四卫皆有意投诚,其余五卫亦有响应者。

若趁势分化,或可瓦解秦王之军。”

袁可立缓缓抬头。

“二十一卫被曹文诏杀得干干净净,可知为何陛下未责一句?”

张维贤怔住。

袁可立摇头。

“有些人不能留,有些事必须做。

杀不干净,前功尽废。

杀不干净,陕西百姓心里的伤口便永远不会愈合。”

他顿了顿,语气低沉。

“我们的事做完了,接下来的事就交给他们吧。”

他们是谁?

是孙传庭,是曹文诏,是周遇吉。

更是那无数被募来的陕西兵卒。

让陕西人亲手铲除奴役他们数百年的秦王。

这是赎罪,亦是报复。

张维贤沉默了许久,终于点头。

他这才真正明白陛下为何要在陕西募兵。

平一地,安民心,让民心向朝廷。

这是最狠也是最稳的法子。

西安,秦王府。

一声碎响,紫砂壶坠地粉碎。

秦王朱存机的脸色比碎片还要阴沉。

他不信皇帝敢动他。

陕西是他的地盘,两百年根深蒂固的藩权,不是谁想撼动就撼动的。

他以为只要挑动民意,小皇帝便要顾忌。

可如今,他最倚仗的民心,被袁可立一刀斩断。

一个王二竟成了袁可立最锋利的匕首。

他明白得太晚。

原来从袁可立入陕那一刻起,一切就布好了局。

剿贼是假,设局是真。

朱存极匆匆而来。

“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