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一卷 第44章 不信口号看疗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第44章 不信口号看疗效!(1 / 2)

大明的驿站制度极为庞大,传令、送信、转运、通关,皆依赖此网。

然而,这一体系早已成了亏空黑洞。

亏的不是朝廷,而是地方。

驿卒薪银、草料马食、修缮开支,皆由地方府衙摊派。

可驿站房舍属工部,车马属兵部,地方出钱出力,却连一点“股份”都没有。

为了维持运转,只能加税压榨百姓。

“欲存驿站,解地方与民之苦,惟一法……承包制。

将驿中食宿承揽于当地富商。

承揽者须先缴押金,受东厂、锦衣卫、巡察御史及户部共同监管,禁高卖强买。

军情、奏报、转运三项仍归朝廷直辖,不得外包。

官差赴任,朝廷给舟车之费,但驿中食宿自理。

自此,民间驿税全免,驿卒廪禄由朝廷直发。

屋仓归户部,工部仅管修缮,钱由户部支出。”

这计划让崇祯十分满意。

毕自严抓到了核心。

驿站要留,但吃喝住宿要剥离。

客房空置、官差白吃、百姓埋单,这种烂账本该一刀切掉。

如今分拆经营、公开承包,不仅可减税源负担,更能激活民间商业。

但当崇祯了解细节时,却几乎想把这老东西拖出去喂狗。

他找的承包商不是别人。

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方正化。

另一个是辽东的魏忠贤。

没错,整个大明一千九百三十六处驿站。

被他整体打包,交给了东厂与锦衣卫!

“臣人脉有限,与其被奸商钻空子,不如让自己人吃点肉,喝点汤。

每处驿站年承包五百两,押金一千两。”

就这样,亏损百年的驿站体系,摇身一变成了年入九十多万两的盈利项目。

而押金更能让国库瞬间充盈三百万两白银。

“臣请陛下下旨,往来官员不得入城受宴,须在驿站歇脚。

一旦被地方官邀入私宴,即以受贿论。

至于百姓,可凭住宿票据抵扣赋税,但仅限住宿,不含饮食。”

他笑着补了一句。

“客源我都替驿站找好了。”

他吃亏?

呵呵!

他稳赚。

魏忠贤、方正化如今忠心耿耿。

在崇祯看来,这分明是逼宫式献策。

陛下若不允,还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驿站搞定后,毕自严又整出一桩让崇祯差点气笑的主意。

他向沿途赴京的考生传话。

“凡能提一条有关驿站或税制的合理建议者,免一夜食宿,费用由户部支出。

若途中教会一人识字十个,免三次住宿。

教十人,免半月。

教二十人,往返全免。

书生五谷不识,田农目不识丁。

今二者互教互学,则我大明将出亲民知耕之官,识字之民。

此乃大善!”

说完,还不忘皮笑肉不笑地加一句。

“哎呀,钱花得快,臣穷得叮当响。

陛下内库充盈,先拨一百万两给臣应急可好?”

……好贱啊。

这老东西,真的是又贱、又有能力。

崇祯心里清楚,毕自严这狗日的,在打自己内库的主意。

但这就是启用能臣的代价。

若换作郭允厚那等平庸之辈执掌户部。

他断不敢打皇帝内库的主意。

也绝不会胆大包天地把驿站承包给魏忠贤与方正化。

可毕自严敢。

他敢,是因为他看透了一件事,听到了一个消息。

他看透的是,东厂已不再是昔日的东厂,魏忠贤也不再是昔日的魏忠贤。

如今的东厂,早已被崇祯敲打得服服帖帖。

不能贪,贪的那批早死绝了。

若要东厂继续运转,就必须有新的来钱之路。

而驿站承包则名正言顺,是实打实能生银子的买卖。

这活儿若交给东厂和锦衣卫,不仅能让两边有粮吃,还能让陛下放心。

所以,他笃定崇祯一定会点头。

他听到的则是,另一件足以震惊天下的消息。

陛下命方正化组建一支向大明之外渗透的锦衣卫。

向南出海,向北越过建奴之地。

向西直抵西域深处。

搜罗一切懂番夷语言之人。

编纂成册,准备将那些语言送入大明学堂。

让孩童自幼便能识番语、晓夷情。

这事要钱。

而这笔钱,户部是绝不会出的。

所以毕自严才敢放心大胆地让魏忠贤和方正化当他的总承包商。

户部的变革,从来不是改章改条就能解决问题。

要动根子,就得从税收体制入手。

但这种事他说了也没用。

于是他索性不说。

而是,让天下读书人替他说。

他命人暗中放话,

凡赴京应试者,若能上书痛陈赋税之弊,户部食宿全免。

于是,短短数日,天下读书人都成了喷子。

从各郡到京畿,从县学到贡院。

人人抨击大明的税收制度。

条陈、奏议、檄文,铺天盖地。

然后毕自严再顺势出手,

既然民怨所指,那便查驿丞贪墨。

借书生之口,凭现成证据。

一夜之间抄了数百个大明小官。

这狗日的毕自严,居然靠自己骂大明,把国库骂满了银子。

当他再度踏入东暖阁时,崇祯终于体会到了李世民见魏征时的心情。

烦。

真他娘的烦。

这老东西今天来,准没憋好屁。

“禀陛下。”

毕自严一抱拳,笑容可掬。

“科举将至,然礼部尚书袁阁老又往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