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第82章 矿脉初探,京营暗流军器外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章 矿脉初探,京营暗流军器外泄(1 / 3)

泰昌二年四月中的京师,已有了几分初夏的燥意。海州大捷的余温尚未散尽,但紫禁城中的朱常洛却已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之处。资源,是帝国焕发生机的血液,而武魂,则是塑造未来的利器。

乾清宫西暖阁内,朱常洛屏退左右,只留下王安与刚刚被秘密授予“矿务提督太监”职司的王承恩。王安手中捧着一卷刚绘制好的简易舆图,上面标注了三个醒目的朱红圆圈。

“皇爷,”王安的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一丝兴奋,“根据您之前所示,东厂最可靠的档头带人已秘密前往辽东鞍山及云南东川府初步探查。鞍山一带,确如皇爷所料,地表有大量‘铁帽’(铁矿露头),土层浅,极易开挖,其矿脉之广,远超遵化铁厂!东川府回报亦佳,铜苗显露,矿脉分布甚广,当地土人亦有零星开采,然规模甚小。大同方面,确如皇爷所言,浅层煤脉遍布,极易露天开采,其煤质似优于京西所用之煤,烟少火旺。”

朱常洛目光灼灼地盯着舆图,手指在鞍山的位置重重一点:“好!王承恩。”

“奴婢在。”王承恩上前一步,他的气质较之以往愈发沉静,眼眸深处却似有瀚海波涛涌动。郑和武魂的融合,不仅赋予了他海量的知识,更重塑了他的精神格局。

“朕将此事全权交予你。以皇商司的名义,招募流民、雇请工匠,要绝对可靠。鞍山铁矿,就地建立高炉,冶炼出的铁料,优先供应辽东风凰城(原辽阳)兵仗局分局,打造兵甲火器。东川铜矿,开采后一部分就地铸钱,‘泰昌通宝’要精美足重,另一部分铜料运往京师。大同煤矿,立即组织大规模开采!朱常洛的语气斩钉截铁,“所需一应钱粮、人手,由内帑和皇商司支应,工部及地方官府只需配合,不得干预具体事务。记住,要快,要密!”朱常洛的语气斩钉截铁。他深知,必须在朝廷那架臃肿的官僚机器反应过来并试图插手分一杯羹之前,将这两处命脉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王承恩沉稳应道:“奴婢遵旨。必不负皇爷重托。”他脑海中瞬间已闪过数个组织人手、规划运输、设立监管的方案,思路之清晰、考量之周全,连他自己都暗自惊讶。尤其是对大同煤矿的开发,他直觉感到这将比金银更为重要。

处理完资源之事,朱常洛的心思转向了军队。新军的战斗力已在战场上证明,但其灵魂的塑造,才刚刚开始。他决定亲自去看看那支试点“训导官”制度的京营部队。

京西大营,旌旗招展,操练的号子声此起彼伏。但在热火朝天的演武场边缘,一场小小的“风波”正在酝酿。

新任训导官、年轻的进士陈廷枢,此刻正面对着一群骄兵悍将的质疑。为首的是一名姓刘的游击将军,他抱着膀子,斜眼看着陈廷枢,语带讥讽:“陈训导,弟兄们刀头舔血,靠的是真刀真枪的功夫!你整日里说什么忠君爱国、护佑家园,唱高调能当饭吃?能挡住建奴的刀箭?”

周围的士兵们虽然不敢大声附和,但眼神中也大多流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他们习惯了上官的呵斥和鞭子,对这种温言细语的“教导”既陌生又不信任。

陈廷枢面色微红,但他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和皇帝的期望,并未退缩。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晰而坚定:“刘将军所言极是!真功夫自然重要。但请问将军,弟兄们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刘游击一愣,嗤笑道:“这还用问?当兵吃粮,天经地义!上头让打谁就打谁!”

“若只是为吃粮,哪里的粮不能吃?建奴若许以重利,是否便可调转枪头?”陈廷枢立刻反问,语气依旧平和,却如针刺般扎入众人心中。

刘游击顿时语塞,脸色涨红:“你……你休得胡言!我等岂是那等无君无父之人!”

“既然并非无君无父,那便要知道为何而战!”陈廷枢抓住机会,提高声量,“陛下推行新政,清丈田亩,推广嘉禾,为的是让天下百姓,包括我等父母妻儿,能吃饱穿暖!皇商司巨利,未曾填入陛下内帑,反而大部用于补贴农具、兴修水利、抚恤将士!我们在前线流血牺牲,保卫的正是这来之不易的好光景!若让建奴破关而入,或是让那些只顾自家田亩、不顾国家死活的蠹虫再度掌权,我等家乡父老,岂能再有安生日子?我等今日之血,便是为明日家人之安宁而流!此非虚言,而是实实在在的利害!”

他指着远处正在发放的崭新棉甲和饷银:“这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陛下殚精竭虑,是与建奴血战换来的!若无人记得为何而战,今日能发饷,便可能他日克饷;今日能英勇,便可能他日溃逃!唯有心中常存忠义,常念家国,方能成为一支真正的铁军,战无不胜!”

陈廷枢的话,结合着眼前实实在在的利好,渐渐说动了一些士兵。有人低下头若有所思,有人则默默点头。

刘游击哼了一声,虽仍不服,却也不好再公然反驳,只得嘟囔道:“巧舌如簧……”悻悻然走开了。

这一幕,恰好被微服前来、站在校场边缘阴影处的朱常洛和王安看在眼里。

王安低声道:“皇爷,这陈廷枢倒是个肯用心思的。只是这般做法,恐难见速效,且易招将领抵触。”

朱常洛却微微点头:“润物细无声。军队的思想,非一日可成。能有人在士兵心中种下这颗种子,便是大功一件。传朕的口谕,褒奖陈廷枢,赏银五十两,令其将今日所言所行,整理成册,供其他训导官参详。同时,告诫各营将领,需配合训导官行事,不得阻挠。”

他明白,这支军队的灵魂重塑,注定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博弈。

离开京营后,朱常洛起驾前往格物院。他心中惦记着煤炭的利用。如今大明用煤,多限于取暖和少量手工业,效率低下,污染严重,实乃巨大的浪费。

格物院内,宋应星正对着几块刚从大同送来、颜色黝黑发亮的煤块出神,手中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