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第110章 惊蛰雷鸣 八方风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惊蛰雷鸣 八方风动(2 / 2)

乏信用的海商,在巨大的生存压力和荷兰人描绘的“秩序”蓝图下,开始暗中与勃尔格接触。郑芝龙赖以起家的海上联盟,正在从内部被悄然腐蚀、分化。

郑芝龙沉浸在武力增强的虚假安全感中,挥舞着沾满鲜血的屠刀,却不知勃尔格正在他脚下抽走最后一块砖石。他的疯狂,正在加速自己的孤立和毁灭,也为荷兰人火中取栗、攫取东南海权创造着最佳条件。

文华殿内,气氛庄重。朱由检、小石头、李自成、张献忠四人,经历了一年多的观政、实践、争吵与磨合,迎来了朱常洛的最终考较。

没有试卷,只有朱常洛平静的提问。 “辽东虽定,女真之患根除否?若否,何以长治久安?” “江南新政,利弊几何?下一步当如何?” “海疆不靖,郑芝龙、西夷、神秘舰队,剿抚之间,如何权衡?” “国用不足,开源节流,何以着手?”

问题宏大而尖锐,直指帝国面临的核心难题。

四人依次回答,已褪去了大半稚气。 朱由检引经据典,强调制度、教化、重建卫所屯田,主张对女真分而治之,对海疆暂以抚慰郑芝龙为主,集中财力整顿内政。 小石头则立足于强军,主张在辽东保持高压,编练更多新军,对海疆则主张大力发展水师,寻机与郑芝龙和西夷决战,打出太平。 李自成着眼于民心,认为辽东当重在安抚归化,给予生路;江南新政宜稳不宜急,防止士绅反弹过剧;海疆问题根源在于海禁,应开海贸以安民生,消弭海盗土壤。 张献忠则依旧诡谲,提出以蒙古制女真,以海商制海商,甚至提议效仿汉武帝实行“算缗告缗”,掠夺豪商财富以充国用。

他们的答案依旧带着强烈的个人烙印,但已不再是空中楼阁,有了更多基于实践的思考和数据支撑,甚至开始尝试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朱常洛静静地听着,不置可否。待四人说完,他沉默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尔等所言,皆有可取,亦皆有偏颇。治国如同驾舟,需知风向水流,需调八方之帆,偏执一端,必有倾覆之危。” “女真之事,非止刀兵,更在人心;江南之政,非止赋税,更在均衡;海疆之略,非止战舰,更在秩序;国用之基,非止搜刮,更在生养。” “望尔等记住,尔等眼中,既要有万里江山,也要有一草一木;既要有雷霆手段,也要有菩萨心肠。将来无论身处何位,执掌何事,需持公心,衡利弊,知进退。”

这并非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而是一次总结与点拨。四人躬身受教,心中波澜起伏,深知真正的考验,永远在宫墙之外,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之中。

海湾基地,风平浪静之下,是紧绷到极致的战备气氛。

王承恩站在巨大的海图前,上面标注着郑芝龙舰队近期的疯狂行径、荷兰人暗中活动的迹象、以及那支“联合商会舰队”的雏形。探子送回的情报越来越清晰,勃尔格的阴谋和郑芝龙的末日,他已了然于胸。

他手中拿着那份早已写好的、详尽的《整饬海防条陈》,但却迟迟没有发出。时机稍纵即逝,若等待朝廷争论出结果,恐怕东南海疆早已彻底糜烂,荷兰人已然坐大。

“公公,第二舰、第三舰已完成海试,可堪一战!”胡八一前来禀报,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经过日夜赶工和改进,又有两艘战力接近试验舰的新舰加入了序列。

王承恩目光从海图上抬起,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趁郑芝龙未被荷兰人完全掏空、趁那所谓“联合商会”尚未成型之际,果断出击,打破僵局!

“传令!”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第一、第二、第三舰,即刻做好出战准备,配足弹药给养。” “通知我们暗中联络的那些备受郑芝龙压迫的海商,按计划行事。” “将郑芝龙与荷兰人近期勾结、以及其屠戮商船、攻击疑似官船(料罗湾)之罪证,整理成文,抄送福建、浙江巡抚衙门及北京陛下御前。”

他决定不再隐藏!要以这支初具规模的力量,扯起大明旗号,以雷霆万钧之势,扫荡海疆!这不再是试探性的偷袭,而是正式的、宣告大明海军重生的亮相之战!

“目标,”王承恩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海图上郑芝龙舰队一处常去的补给锚地,“这里!此战,不仅要胜,更要打出我大明水师的军威!要让天下人知道,这海疆,终究是大明的海疆!所有魑魅魍魉,皆当涤荡!”

龙,结束了潜藏,终于要发出震惊寰宇的吟啸,冲向波涛汹涌的战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