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第119章 春雪消融 暗流奔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春雪消融 暗流奔涌(2 / 2)

永芳详细汇报了罗刹人据点扩建、实力增强的情况,强调了其长期占据并继续东进的野心,也报告了朱纯臣等建奴余孽与之可能的勾结以及持续的骚扰破坏。他请求朝廷尽快向辽东增派援军,尤其是擅长筑城和火器的部队,并运送大量建材和重型火炮,否则镇北堡恐难久守,奴儿干都司旧地的恢复事业将面临夭折的风险。

信使带着沉重的使命,冲出城堡,奔向南方。李永芳的目光则投向北方那未知的、正在不断变得强大的敌人,心中充满了紧迫感。北疆的平静之下,巨大的危机正在累积。

坤宁宫内春意盎然,几盆精心栽培的兰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朱由楧已经能满地乱跑,咿呀学语,为宫殿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朱常洛难得有半日清闲,正陪着儿子玩耍,享受天伦之乐。柳青瑶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手中缝制着一件小儿衣袍。

看着皇帝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惫,柳青瑶放下手中的活计,柔声劝道:“陛下勤于政事,夙夜匪懈,臣妾都看在眼里。只是龙体关乎社稷,还望陛下多加保重。有些事,或许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可多倚重孙先生、杨先生等贤臣。”

朱常洛抱起扑过来的儿子,笑了笑:“江山社稷,千头万绪,朕岂能懈怠?孙先生、杨先生等人自是肱骨,然许多大事,仍需朕来决断。”

柳青瑶轻轻点头,又道:“臣妾愚钝,于军国大事不敢置喙。只是有时想,陛下推行新政,用秦将军这般人才,又鼓励格物,皆是前所未有之创举。创举之初,必有非议阻挠,陛下心中想必亦有压力。臣妾别无所能,只能在这深宫之中,为陛下打理好内务,教养好楧儿,让陛下少些后顾之忧。”

她顿了顿,声音更柔:“有时,缓一缓,或许能看得更清。就像臣妾看校儿弄那机器,越是心急,越是出错。陛下乃天下之主,更需保重圣体,方是万民之福。”

朱常洛听着皇后这番体贴入微、又暗含理家治国之道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皇后并非干政,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劝慰。这种家庭的温暖和毫无保留的支持,是他在这个位置上所能获得的极少数的纯粹情感之一。

“青瑶,朕明白。”他温和地说道,“有你在宫中,朕很安心。楧儿也被你教养得很好。”他看着怀中天真无邪的儿子,又看看端庄贤淑的妻子,朝堂上的纷争、边疆的烽火带来的压力,似乎也稍稍缓解了一些。皇帝的坚韧,不仅来自于权力和意志,也来自于这深宫之中一丝珍贵的温情。

皇帝颁布的《鼓励格物创新诏》,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其反响开始逐渐显现。

虽然大多数士大夫对此仍持保留甚至轻视态度,认为“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但在社会的其他层面,却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京城乃至江南的一些手工工坊主、资深工匠,闻讯后心思活络起来。他们或许不懂大道理,但却深知一项独门技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专利”二字,虽然陌生,但其“他人未允,不得仿造牟利”的含义却极具诱惑力。有人开始琢磨着自己多年积累的某些改进工艺,是否可以去格物院试试运气?

甚至一些家境贫寒却心灵手巧的读书人,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格物”之道,视其为一条或许可以通往功名富贵的新途径。

格物院的门槛,一时间几乎被踏破。每天都有带着各种“发明创造”前来咨询或申请验证的人,其中有实用的工具改进,也有异想天开的荒唐设计。宋应星和朱由校等人忙得不可开交,但也乐在其中。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世界正在眼前打开。

宋应星更是备受鼓舞。他一方面要主持格物院的日常事务,应对纷至沓来的申请,另一方面,更加紧了对《天工开物》的修订和增补工作。皇帝的诏书,让他感到自己毕生致力的学问得到了最高层面的肯定,他决心要写出一部真正能“裨益国家、惠及万民”的巨着,将当前最新的工艺技术,尤其是格物院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悉数记录其中。

他常常工作至深夜,油灯下,他奋笔疾书,不仅记录技术,更开始思考和阐述技术背后蕴含的“格物之理”和“利民之道”。他的目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记录,投向了如何通过科技推动国家发展的更宏大图景。一股源自民间的、自发的创新活力,正在政策的引导下,开始悄然萌动,与朝廷主导的科技研发相互呼应,共同预示着某种深刻变革的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