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第63章 骤雨将至,国运维艰暗箭难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骤雨将至,国运维艰暗箭难防(2 / 3)

“不能让他们得逞!”人群被煽动得群情激奋,尤其是那些对新政本就半信半疑、又心疼刚收上来粮食的农人。

“跟他们拼了!护住咱们的粮!”有人振臂高呼。

人群骚动起来,拿起锄头、扁担,朝着正在不远处另一片勋贵田庄进行清丈的顺天府吏员和少量衙役涌去!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奉旨清丈!尔等敢抗命?!”带队吏员又惊又怒。

“抗的就是你们这些狗官!抢粮的强盗!”愤怒的农人挥舞着农具冲了上来。

眼看冲突就要升级,血案将生!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如雷般响起!

“锦衣卫奉旨办差!抗命作乱者,杀无赦!”一声暴喝如惊雷炸响!

数十名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缇骑,如旋风般冲入人群,瞬间将为首几个冲在最前面、叫嚣最凶的庄头和几个被彻底煽惑的青壮农人分割包围。寒光闪过,绣春刀出鞘!

“噗嗤!”“啊!”

几声短促的惨叫,那几个獐头鼠目的庄头和两个最狂躁的青壮,瞬间身首异处!滚烫的鲜血喷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发出滋滋的轻响,浓重的血腥味瞬间盖过了尘土的气息。

狂热的人群如同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瞬间僵住,惊恐地看着地上还在抽搐的尸体和锦衣卫手中滴血的利刃。

“陛下有旨!”为首的锦衣卫百户声音冰冷,响彻全场,“清丈田亩,推行新政,乃为国为民!凡聚众闹事、冲击官差、煽动抗旨者,为首立斩!胁从枷号!再有敢犯者,诛连三族!尔等速速散去,安守本分!”

死寂!绝对的死寂!只有受惊的蝉鸣和粗重的喘息。农人们看着地上的尸体,再看向杀气腾腾的锦衣卫,眼中的怒火被恐惧取代,纷纷丢下农具,如潮水般退去。一场可能燎原的民变被血腥镇压下去。

然而,“皇帝与民争利”、“筑宁远是劳民伤财”的流言,却如同这酷暑的热风,伴随着血腥味,迅速在京师周边乃至更远的乡村蔓延开来。人心,在这闷热中,悄然浮动。

乾清宫,深夜。

烛火跳跃,映照着朱常洛铁青的脸。“影子”首领如同真正的影子般跪在御案前,声音毫无起伏,却字字如刀:

“山东‘劝农格物分所’,齐党把持。款项大半挪用于购置田产、贿赂地方,红薯推广流于形式,仅做表面文章。对比徐侍郎亲抓之北直隶、河南试点首季夏收亩产十五石之实绩,天壤之别。”

“另,晋商余孽借道北直隶,利用勋贵庄园为节点及掩护…”影子顿了顿,递上一份染着暗褐色污渍的账册抄本和几块粗糙的生铁样品,“…将大宗新收麦粟、可用于燧发枪之精铁、药材,走私至关外。接收者,建奴!此乃自通州安远伯别院密窖起获之部分物证及往来密账! 铁样经格物院急验,确系可用于簧片锻造之上品!”

“山陕八百里加急密报:入夏至今,滴雨未降!赤地初显,流民已有数百聚集于蒲州、解州交界,地方官恐激起大变,隐匿不报!”

“勋贵…资敌…粮…铁…”朱常洛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每一个都带着滔天的恨意和彻骨的冰寒!他猛地抓起那几块冰冷的铁样,仿佛要将其捏碎!那代表国运的、原本相对明亮的24光晕,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狠狠攥住!光晕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剧烈地扭曲、暗淡、收缩!最终,在朱常洛心神欲裂的注视下,死死地定格在一个刺眼而绝望的数字上——

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虚弱感和冰冷彻骨的寒意瞬间席卷全身,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心脏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而宏大的意念在他脑海轰鸣:

“勋贵蛀国,资敌以粮铁,动摇根基;天灾将至,民瘼不恤,国本堪忧!”

“噗——”一口鲜血猛地从朱常洛口中喷出,溅在御案上那染血的账册抄本上,晕开一片刺目的暗红!

“陛下!”侍立一旁的王安和孙传庭魂飞魄散,扑上前来。

格物院。燧发枪的击锤发出清脆却时断时续的撞击声。

徐光启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工作台上那支反复拆装的燧发枪样品。旁边散落着数十片形状各异却都带着裂痕或卷边的击发簧片。

“还是不行!这批工部调来的精铁,杂质太多,韧性不足!热处理稍有不均就脆裂!”一个满脸油污的老工匠声音沙哑,带着绝望,“大人,没有稳定供应的上等镔铁,这簧片…量产无望啊!”

徐光启痛苦地闭上眼睛。就在此时,一名助手几乎是冲了进来,脸上带着狂喜,手中捧着厚厚一叠文书:“大人!大人!喜讯!山东登州府、河南彰德府、北直隶顺义县…新政试点首季红薯夏收实绩报来了!最高亩产…亩产十五石有余!”

徐光启猛地睁开眼,抢过文书,双手剧烈颤抖地翻看着那一行行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浑浊的老泪瞬间涌出眼眶,他颤抖着抓起笔,饱蘸浓墨,在铺开的奏本上奋笔疾书:

“…臣徐光启谨奏:天佑大明,嘉禾落土,新政初成!北直、山东、河南等地试种之甘薯,首季夏收,实收亩产十至十五石!此物耐瘠薄,抗干旱,不争良田,产量十倍于谷麦!其根、茎、叶皆可食,活命救荒之神物!今山陕旱魃初显,流民将起,恳请陛下乾坤独断,立饬山陕、河南及九边军屯,广植甘薯,以备荒年,活亿万生灵!此乃固本培元,消弭大患之无上良策…” 写至激动处,泪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

放下笔,他深吸一口气,又拿起另一份密奏,写下燧发枪样品击发率已提升至八成,以及红夷大炮仿制成功一门、正改良炮架与身管冷却工艺的进展。这军工的曙光与农事的丰碑,是他在这令人窒息的黑夜中,拼尽全力点燃的星火。

辽东,宁远预选台地。烈日灼烤着荒原。

袁崇焕一身尘土,嘴唇干裂,正与几名工师蹲在地上,对着摊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