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第92章 沈阳城外 余波涤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沈阳城外 余波涤荡(2 / 2)

时,胡八一鼓起勇气,上前一步,扑通跪下:“殿下,诸位大人!小的们不敢悖逆!实在是…实在是寒了心!咱们匠人,不怕流汗,不怕吃苦,就怕干了活,还得不到应有的赏罚!陛下圣明,给了咱们盼头,可到了底下…就变了味!” 他抬起头,眼中含泪,却目光坚定:“小的斗胆请求殿下和大人,这‘大匠’的名号,咱们可以不要,那赏银,也可以缓发。只求朝廷能给咱们立个实实在在、谁都看得懂的章程!干多少活,出多少好家伙,就拿多少工钱,得多少赏赐!别让那些黑心的官再有机会伸手!只要章程立得住,管得严,咱们匠人,愿意为朝廷流尽最后一滴汗,打造最好的兵甲火炮!” 胡八一的话朴实却掷地有声,代表了许多匠人的心声。朱由检听得若有所思,杨涟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动容。 调查结束后,朱由检在给皇帝的报告中,不仅详细陈述了调查结果,还特别附上了胡八一等人的诉求,并加上了自己的看法:“…儿臣以为,治乱需清源。匠户所求,无非‘公平’二字。若能订立明晰章程,严惩贪墨,使能者多得,怠者受罚,则人心自安,百工竞效…” 一场风波,在铁腕整治和倾听底层声音的双重作用下,渐渐平息,并为更深层次的制度变革提供了契机。

联合调查组在兵仗局的工作,给了朱由检、以及被皇帝特意要求“随兄学习”的柳文耀一次难得的接触实际政务的机会。 朱由检负责查阅账册文书,他心思缜密,很快从繁杂的数字中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指出了几处物料支用不清的地方,令在场的工部老吏都刮目相看。 小石头则对工匠们的实际操作更感兴趣。他拉着胡八一,钻进制铳的工棚,看着老师傅们淬火、打磨、组装,问题一个接一个:“胡头儿,这铳管为啥要钻得这么光?”“为啥用新钢做的铳刺容易崩口?”“建奴的箭头是不是真的变厉害了?” 胡八一一开始有些拘谨,但见这位小国舅爷是真心请教,便也放开胆子,结合实战经验,一一解答,甚至还抱怨了几句新钢的优缺点和供应不及时的困难。小石头听得津津有味,这些都成了他理解战争的另一面镜子。 李自成和张献忠则没资格进入这种场合,但他们被安排去协助骆养性的手下,负责看守被羁押的涉案吏员。看着往日那些作威作福的胥吏如今如丧考妣的模样,两人心中既有快意,也对朝廷的法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张献忠甚至私下对李自成说:“看来当官的光凶不行,还得…嗯…按规矩来?”李自成则嘀咕:“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过陛下定的规矩,确实厉害。” 这次经历,像一道强烈的光,照进了四个少年原本局限于书本和沙盘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了权力运行的真实逻辑、基层治理的复杂艰辛以及技术背后的血肉汗水。帝国的未来,正在这些细微的体验中,悄然塑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