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粮折银”与沿途采购相结合,降低实物运输压力;其三,整肃漕运吏治,严格核算运费,严厉打击克扣。
这份充满实学精神和改革锐气的“议案”,通过东宫讲官,正式呈递到了皇帝朱常洛的御案上。朱常洛仔细阅罢,眼中露出难以掩饰的赞赏。他没有立即批示,而是将太子召至乾清宫。
“楧儿,你的这份《刍议》,朕看了。见解深刻,所提之策虽显稚嫩,却切中要害,颇具胆识。”朱常洛看着日益沉稳的儿子,缓缓道,“然则,知易行难。漕运牵扯沿河数百万民生,牵连无数官吏、兵丁、商户之利益,动一发而牵全身。朕若将此《刍议》发往户部、工部及漕督衙门议复,你可知会面临何种局面?”
朱由楧沉思片刻,抬头坚定地回答:“儿臣料想,必有守成者以‘祖制不可轻变’、‘风险过大’为由反对;有利益受损者会暗中抵制,散布流言;亦有务实者会就具体细节提出质疑。然,漕运之弊已深,非改不可。儿臣愿参与廷议,听取各方意见,完善方略,据理力争!”
朱常洛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既然如此,朕便给你这个机会。此《刍议》,朕会下发诸部衙议复。届时,朕许你于廷议之上,陈述己见,与诸臣工辩论!”这是一次真正的考验,不再是书本上的模拟,而是直面帝国真实的利益纠葛与政治博弈。朱由楧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他知道,这是他迈向真正参与国政的第一步。
春深日暖,帝国的变革之轮依旧滚滚向前。徐允贞引导的宗室改革渐入人心,朱由检经营的北疆格局初成,张献忠驾驭的江南产业竞合有序,而太子朱由楧则即将迎来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次重大考验。星火已然燎原,映照出这片古老山河正在焕发的崭新气象。前路虽仍有坎坷,但方向已然明确,势头无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