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瞻部洲的灵气虽然稀薄,但肯定也是有修行者存在的,但他们却从未出现在世人眼中,哪怕是大周的守藏室中都没有记录。
既然如此,洛羽也不会当那个显眼包,他施展土遁,来到了孔子一行人前方二里之地。
孔子一行人走近后,自然而然看到了洛羽。
“老师,前方似是有人。”子路小声说道。
孔子闻言定睛一看,随即脸色大变,他让弟子们在原地等他,自己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洛羽面前。
“小友可是之前跟在李耳先生身边的弟子?”孔子边拱手边问道。
“是我,没想到孔先生还记得在下。”
“自然是记得的,小友当时”孔子欲言又止,尤豫片刻后最终还是直接说道:“我与李耳先生论道时,小友当时似乎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因此我对小友记忆犹新。”
“能被孔先生记住是我的荣幸。”
“敢问小友,函谷关那边传闻李耳先生出函谷关后,紫气东来,地涌金莲,先生骑牛乘风而去,此事是否属实?”
“自是属实。”
孔子沉默了,片刻后他又问道:“李耳先生可是可是成仙了?”
洛羽这次没有直接回答孔子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孔先生这么问是也想成仙吗?”
孔子摇了摇头,用无比坚定的语气说道:“我并非是想成仙,我只是想知道,仙是否存在,我周游列国为的便是为了推行自己以“仁”为内核,以“礼”为秩序的治国主张,希望能得到诸候们任用,让这个动荡的国家安稳一些。
小友出生于周王室,想必也知道而今周王室衰微,诸候争霸,国家动荡,吾以为只有恢复周礼、施行仁政才能结束混乱。
可若是仙人真的存在,仙人是否可以用自己的伟力,轻而易举的就能结束混乱,让天下百姓过得更好呢?”
洛羽闻言对孔子生出了几分敬佩,不少人把孔子和儒家画等号,觉得是孔子创立的儒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事实上,孔子并不等于儒家,甚至可以说是儒家歪曲了孔子原本的思想。
孔子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他的信念,眼下询问是否有仙也不是为了自己的长生,而是想借用仙人伟力平定乱世,让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
就冲这一点,孔子就应该被尊重。
因为这层原因,洛羽决定向孔子透露一些事:“孔先生,不知你可曾听过颛顼帝绝地天通的故事?”
“自然是听过的。”
“如果我告诉你这并不是一个故事呢?”
“不是故事?难道说”
“没错,就是你想的这样,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无论是仙人还是佛陀都无法干涉,我们的祖先做出的选择就是让人族自强不息,不必向满天神佛卑躬屈膝,摇尾乞怜。
我们的祖先希望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指望仙人,佛陀的施舍。
不瞒孔先生说,我在师尊飞升之后,确实是离开了南瞻部洲,去往了东胜神州。
现在的东胜神州的人族,有仙人庇佑,修行者也是随处可见,在他们的保护下,东胜神州的人族确确实实比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族过得要富足,至少大多数人族是衣食无忧的。
但他们在满天神佛看来,不过是被圈养的,提供香火愿力的耗材,而我们的南瞻部洲的人族未曾象他们那般接受神佛的庇佑,我们在走自己的路。
正因如此,才会有象孔先生这样创造出自己的思想,引导人族前行的伟大存在。”
孔子又一次沉默了,这次过去许久,孔子的眼神中重新泛起光彩:“多谢小友解惑,既指望不上仙人,我便继续周游列国,将我的思想传遍整个大周。”
说完孔子对洛羽躬身一礼,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开。
“先生请留步,我这里还有东西想给先生!”洛羽连忙叫住了孔子。
孔子闻言转头看向洛羽。
洛羽右手一翻,一册竹简出现在他手中。
“孔先生,这竹简乃是我师尊所创的《道德经》烦请孔先生在周游列国时将此经也一并传开。”
孔子得知老子飞升时竟还留下了着作,忙态度躬敬的接过竹简。
“还有便是这个。”洛羽拿出了一枚蛟龙鳞片递给了孔子。
“这是何物?”孔子看着比自己巴掌还大一些蛟龙鳞片问道。
“此乃蛟龙龙鳞,坚硬无比,贴身佩戴于胸口,凡兵绝无可能打破。”
“竟还有这般奇物?”孔子拿起龙鳞对着阳光端详了一阵,墨绿色的龙鳞在阳光下显得越发晶莹剔透。
“此物便当做我当日受孔先生之恩的报答。”
“受我之恩?有这回事?”
“之前孔先生不是说了?我是在你与师尊论道之时发生的奇特变化,那种状态称之为入道。
我能入道是因为受到了你与我师尊论道时的启发,因此孔先生于我是有恩的。
我们修行中人,有恩必偿,此乃因果,这蛟龙龙鳞便是我偿还孔先生的恩情。”
听完洛羽的话,孔子也没有再推辞:“既如此,我便收下了,这《道德经》待我研读一番后,定会传遍诸国。”
“那就多谢孔先生了。”说完洛羽对孔子行了一礼。
那些山神土地受不得洛羽这一礼,孔子一定可以。
“老师,您和那青年聊了许久说了什么?”孔子回来后,子贡好奇的问道。
“那青年名唤姬洛羽,乃是周王室出生,同时也是那守藏室李耳先生的弟子,为师问了他一些有关李耳先生的事,他临行前将李耳先生的着作《道德经》赠予了为师。”
众人闻言,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孔子手中的竹简。
李耳的大名在大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一年半前,函谷关传出那李耳白日飞升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