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没有票,刘小丽歪头,对女儿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
还别说,刘小丽虽然年纪大了,但那举止言行跟她女儿有时候也挺象。
“没事,咱们去别家看,去万达,肯定有的。”刘艺菲不放弃,又拉着她妈换了一家。
于是母女俩又到了家万达影城,这里的人更加多,好多都是冲《扬名立万》这部电影来的。
只是很多从电影院出来的人有的人长舒了口气,好似才缓过劲来;有的人眼里带泪,好似受到了感触。
“妈您在这等着,我去买票。”刘艺菲说罢就去买票了。
不仅是她们,申奥、张麟科、张颂文等主创人员,也在其他影院以及学校观看这部影片。
只因他们知道这电影的剧情,对这电影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这感情比《夜店》、《十二公民》还要深刻。
就在母女俩进入影厅观看电影时,就在他们在各处不同地方观看这部电影时,那些影评人,以及媒体人发表了观看这部电影的感想。
“感触很深,这是部很励志的电影,制片人带领着一群失意的电影人准备大干一场扬名立万,跟现实中的宣总带领着一群不知死活的年轻人很象。
但当他们触及到案件背后血淋淋的真相,遭受到了权力的压迫,尤其是看到一个女艺人被三老侮辱后,他们的动机发生了转变。
想要拍摄电影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说点真话”,为了不让无辜者的声音被彻底湮灭。
结局充满了悲壮感,艺术或许无法战胜强权,也无法改变既定的悲剧,但它有责任成为一块墓碑,记录下那些被试图抹去的人和事。
这本身就是一种“扬名立万”,是在良知上的立万。
就跟现实中的电影导演说的那样,如果他们不改变,那他就革了他们的命,何尝不是无奈的呐喊。”
这篇影评刊登在《电影艺术》上。
而同时身在电影院的刘艺菲以及刘小丽也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到底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电影开头就在一间民国风格的豪宅内,对于原版来说是删除了很多外景戏的,没办法,成本有限。
本来就是个讲故事的电影,删除外景戏并不会影响剧情,只要通过对话引出各个人物的身份就行了。
编剧李家辉,理性带有批判;烂片导演郑千里,世故圆滑。
过气明星关静年,明哲保身擅长逢迎;浮华过气女明星苏梦蝶;凶手齐乐山,还有一名初出茅庐的警察等。
一开始这些电影人就在讨论怎么改编拍摄发生在半年前的三老案,讨论的过程也讽刺了些事情。
比如编剧被冒名顶替,还有枪战和爱情的烂片公式,就是讽刺当下。
电影里三老是魔都金融、航运、工业方面的龙头老大,代表着权贵。
本来讨论的好好的,却发现凶手就在他们眼前,瞬间不淡定了,几人产生矛盾来到一间舞厅。
就是花魁比赛的舞台,引出了一名叫夜莺的女孩。
这里苏梦蝶说出了一句话:“一个小姑娘,想要站在舞台上,那要受多少委屈,多少风险,你们看不到,也不理解,就只能看到她漂亮。”
这是在暗示娱乐圈潜规则,刘艺菲默默注视着大银幕,最是心有感触。
刘小丽也看进去了这部电影,虽然她一直在远离这个圈子,但就是因为知道什么才远离。
其他观众都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大银幕,神色认真。
而另一边,申奥、张麟科等人也在默默看着这部电影,看到大银幕上众人发现这间豪宅就是案发现场,就要跑路。
制片人只能笑呵呵的解释,他花钱买下这里也是电影卖点,原景重现。
而导演却揭穿了他,说他把他们困在这地方,就是想逼着他们敲定剧本,然后他再拿着剧本,去找其他电影投资人圈钱。
这把制片人给激怒了,跟秦宣一样,搞了段慷慨激昂的演讲:
“你们自己是什么德行你们不知道吗?我为什么找你们,那是因为我心里觉得你们行,我压上全部身价,把杀人犯都叫来,我已经不要命了,我不是为了证明我行,我就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这段不仅有致敬,也有讽刺,跟当初秦宣拉他们入伙时的情景差不多。
这也是他们来看这部电影的原因,现在听起来,依然很有共鸣,依然热血。
张麟科歪头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宣总生活挺丰富。”
“是的。”申奥点头。
两人觉得秦宣拍这段,就是在刻画他们当初的情景。
其实秦宣就是抄的,没想那么多。
接下来大银幕的剧情就是几人开始讨论案件细节,这里又是隐喻。
就是导演不给编剧署名,就是为了保护他,因为他得罪了军统,不署名还能混口饭吃,比被全面封杀要强。
随着几人的关系缓和,三老案的真相被一步步的揭开,而凶手齐乐山也被反转,他不再是个“杀人犯”。
而是为了保护养女名誉的守护者。
当观众们发现,房顶上的勾子不是装饰,而是用来吊人的,将舞女歌女吊起来供“三老”揉躏享受。
观众们能想象到那场景,皆是大惊失色,有的人倒吸了口凉气,瞪大眼睛,有的人捂着嘴,握紧拳头,感觉三观都受到了冲击。
这是迎合刚才说的,一个小姑娘,想要站在舞台上,要经历很多的委屈。
“怪不得这片子要把背景放在民国,如果放到现在,根本就过不了审。”有人喃喃。
“真的是太可恨了!”
虽然这电影讲的是案件,但处处都是隐喻。
刘艺菲心有感动,握着母亲的手,很庆幸有母亲守护着她;刘小丽感受到了,拍了拍女儿的手,以表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