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民族基因
被领导这么一协调,现场气氛变的轻松了几分,大家也都放松了下来。
秦宣喝过水之后将杯子递还给了秘书人员,同时那股激情也被这水浇灭了,领导还是高的。
不过只要他想起来,还是能起来的,没别的,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
“那就继续吧,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领导让他们继续问。
“刚才他说的确实很动人心,我这一把年纪了,也不免被他说的热血,但咱们还是要理性看待。”
有位花白老者对其他人说了下,手上玩转着只钢笔,看向秦宣道:“我观你之前的言论,总是站在很高的角度,民族啊,过去未来啊这些,我们现在就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这位发现了秦宣刚才说话的调门老是起的很高,总是站在民族大义来给他们诡辩,所以他把范围缩小到个人。
其他人都是坐正身子听着,秦宣也是严阵以待,人家不让他调门起高了。
“你剧本里面有个角色,是个翻译官,替本子人做事,还谄媚本子,却对妻儿很温情,是不是在洗白汉奸?是不是模糊是非观?跟你之前说的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是不是两回事?”
他说的是原版王传君饰演的角色。
“那就是您的视角不对了,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很多翻译以及伪职员是在本子的暴力胁迫下妥协,其中少数人目睹亲人遇害,同胞遇害后觉醒。
您说的这个角色是个缩影,您可以换个视角去看,这个角色是不是在揭露军国主义除了杀平民以外,还逼迫普通人放弃良知去沦为帮凶。
我杀了你家人,还要你替我做事,你痛不痛苦?是不是对人性的摧残?是不是更能体现军国主义是个异化的冷血机器?”
秦宣看着那位花白老者,再次道:“这个角色最终是以悲剧收场的,体现的是价值观,任何对侵略者妥协,最终反噬的都是自身,而不是您说的单纯模糊了是非,难道这没有警醒意义么。”
这回答有理有据,也有史料支撑,不象刚才那么的激动情绪化,在场的人不由点了点头,随后看向那花白老者。
此时的童钢和张红森对秦宣更有了信心,这一溜答辩下来,一直都是处于上风,怎么都能给你圆回来。
看来看人还是不能太片面了。
童钢看向几位领导神色,虽然看不出他们表现,但应该对目前的答辩还算满意。
那花白老者神态自若,又开始问:“现在的金陵题材电影有《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这些电影都是从不同视角呈现那段历史,你的剧本没有新的历史发现,在我看来就是重复创作,没有其独特的意义。”
他的意思是有其他影片呈现那段历史就够了,拍摄也是多馀。
“我不知道在坐的各位上不上网,但是我上,我可以说算是个老网民了,网上有个现象。
就是对历史的认知差异很大,网友经常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到了问候对方亲属的程度,本来已经是铁板钉钉的历史,都有人去用侵略者视角去洗白”
秦宣说到这停了下,转而道:“我不是在针对您刚才说的某部电影啊!”
在场的人不由有人忍不住发笑,这停的一下真是神来之笔,本来他们没觉得有什么,正常听着的。
但这一停,就让人联想到了某部电影,以本子视角去反思反战,就算那电影没上映,但他们也都算看过那部电影的剧本,成片都快出来了。
只能说这人太聪明了,故意说网上网民,其实在点名批评,还让人发不起火来。
那提问的花白老者被秦宣这一下整的有些面红耳赤,当着那么多人面可以说算是失了颜面。
谁让他拿那两部电影来举例呢!
“我刚才表达的是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下阶级对历史都有不同认知,这个现象就是当下那段历史的幸存者越来越少,换句话说就是活着的记忆正在消失,才让人有机可乘的去胡乱解读。
而这部电影的视角是以年轻人,普通人的视角去阐述,是受害者,是普罗大众,是不是更接近当代年轻人。
电影是什么?电影难道不是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让年轻观众塑造正确的历史观,让普通人铭记历史,让普通人也有义务保家卫国吗?我不明白还要什么意义?”
秦宣最后一句说的轻描淡写。
给当代年轻人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就是意义;让普通人也有义务去保家卫国,就足以证明了其意义所在。
有个专家微笑,仰靠在椅背上,幸灾乐祸的看着那花白老者,好似在说,看到了没,这就是意义。
其实他们之间意见也有分歧,要不然也不会让秦宣来答辩了。
都保持一致意见,早给他打回去了,答辩的机会都没。
那花白老者将手中的笔一丢,侧过身子,显然有点生气了。
“说事就说事,不要带有个人情绪。”领导把控会议节奏。
这话说出,在场的人都不由正色了几分,那花白老者只得再次坐正。
秦宣看了眼那位花白老者的名牌,上面只写有名字,并没有写什么来头。
不过看是坐在专家席的,就是只有建议权,没有拍板权,有拍板权的是几位领导。
“这位小兄弟口才了得啊,对历史的认知也是有独到见解,如果放到国际交流上,也是一把好手。”穿着正式西装的男子笑道。
应该就是外务部门了,其他部门都基本提问了,就外务部门没有,且也是最不好解决的部门。
“您说笑了,我也就是精通这么一段历史而已,对语言上的认识还很狭窄。”秦宣的意思是自己只会中文。
正装男子一笑,问道:“我这也有个问题,就是你这剧本对本子的暴行很直接,基本没什么掩饰,有可能会引起民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