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来日方长(1 / 2)

汤教授也攒了一肚子的问题,偏偏在这种时候插不上嘴。

闻熹看出鲁老师夫妻俩一路走来,已经有些气喘吁吁,考虑到老奶奶的身体,主动提议。

“奶奶,你们先到这边坐会儿,我们坐下聊。”

闻熹说着,扶着老奶奶坐到一旁的大树下。

那里放着两个马扎,是闻熹平时预备着给父亲的。

闻裕昌在家里忙着炖肉,上午田灵送来了一大份羊蝎子,约好了晚上到家里来吃饭。

老奶奶坐下后,拉着闻熹的手不松开,“闻熹啊,以后叫我程奶奶就行。”

闻熹点点头,从善如流,“程奶奶。”

“哎。”程虹高兴坏了,儿子女儿都在国外,首都的家里空空荡荡,走来走去只有她和老伴两个人的动静。

碰上闻熹这个年轻人,程虹是打心眼里喜欢。

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责任田研究所的事,这次一定要和闻熹留好联系方式。

不然以后又找不到人了。

鲁老师坐下后,打开保温水壶喝了水,缓了口气,脸色也红润了不少。

“闻熹同志,这些都是你种的?”

鲁老师指了指眼前的责任田。

闻熹笑着解释,“不只我。”

“这片田大,是我爸和我,还有邻居田灵一家共同努力,才有现在的模样。”

鲁老师赞叹不已,“你用了什么化肥?”

“还有,用塑料布保温是自己想出来的吗?”

“你这个选种,有什么讲究没有?”

“入冬了,浇水怎么保证?要是下雪了呢?”

鲁老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魏教授失笑救场。

“鲁老师,您刚刚还劝我要慎重呢,您自己见了闻熹……”

“那能一样吗?”

鲁老师拍着闻熹的手,瞪了魏教授一眼。

“我之前不知道闻熹同志就是我们的恩人,现在知道了,那研究所肯定是要建的。”

魏教授被训了也不恼。

他的老师,他们老两口,一辈子都献给了国家的研究事业。

即使已经退休,到了颐享天年的年纪,拒绝了子女要把他们接到国外定居的请求,固执地留在国内。

看看老师,再看看自己。

魏教授轻笑出声,可不就是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吗?

他们都一样。

闻熹听到研究所三个字,问魏教授,“魏教授,鲁爷爷和程奶奶是过来……”

“就是我跟你提过的,要在肃州挂牌落地研究所的事。”

“一开始啊,我的同学老师还有些担心,担心我一个人在肃州单打独斗,肯定支不起这么大的摊子。”

魏教授走到闻熹面前,目光炯炯。

“但他们不知道,这里有你,还有小李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实干派。”

“研究所肯定会建起来。”

“到时候,你可一定要加入我们啊,闻熹同志。”

魏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

闻熹点点头。

汤教授终于寻到合适的空隙,对闻熹伸出手。

“闻熹同志,你好。”

“我姓汤,和老魏是一个专业,一个研究方向的,也是几十年的同学了。”

“这次慕名而来,就是想见见你。”

汤教授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面前年轻的女同志。

闻熹不闪不避,迎着汤教授的目光。

想要在肃州干一番事业,就要习惯被别人审视。

加入魏教授调研队伍的那一天,闻熹就做好了准备。

片刻过后,汤教授满意地点点头,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大抵因为闻熹的外貌过于吸引人,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位年轻的女同志展现出来的阅历和性格。

二十岁出头,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大西北县城。

面对他们这些来自首都最高研究院的教授,依旧能够谈笑风生,面色如常。

老魏说的没错。

光是心志坚定这一点,就比许多人强出一大截。

鲁老师拉着闻熹絮絮叨叨说了半晌话,直到天边的云都被染成了橘色。

“闻熹,晚上哪儿都别去了,找个车,我们找个饭店吃饭去!”

闻熹当然看得出鲁老师的勉强和强撑。

年纪大了的人,在外头待的时间长了,总是很容易疲倦。

而且听魏教授说,鲁老师和程奶奶都是今天才到,坐了半天汽车,中午只是短暂地休息了片刻。

想到这里,闻熹安抚似地对鲁老师和程奶奶说,“吃饭的事不着急。”

“今天既然见到了,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很多。”

“我和我爸应该会在肃州长住下去,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

这是实话。

在闯出一番名头之前,闻熹不准备回宁市。

她已经渐渐习惯了肃州的气候和生活。

“所以,等您和程奶奶休息好了,再到我家里来吃饭,怎么样?”

“我们家院子里种了很多新鲜的蔬菜,比饭店的还要水灵新鲜。”

闻熹笑眯眯地打趣。

难怪人们说老小孩。

原来人老了,脾气真的会渐渐变得像孩子一样。

鲁老师还想说什么,汤教授和魏教授异口同声地劝住了老师。

“鲁老师,听闻熹的吧。”

“我认识闻熹家在哪里,过几天您休息好了,我们中午就过去,好不好?”

鲁老师这才作罢。

“闻熹,说好了啊,明天一早就到兵团来找我们。”

老两口互相搀扶着离开的时候,依旧念念不忘地回头提醒闻熹。

闻熹笑着点头,挥手和魏教授一行人告别。

脚步轻快地回到家,闻熹刚脱下外套准备去洗手,就听到田灵的声音从厨房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