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163章 古籍修复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古籍修复难题(1 / 5)

三伏天的午后,蝉鸣聒噪得像要钻透窗棂,可基金会古籍修复室里却静得能听见宣纸纤维舒展的微响。苏念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指尖捏着的镊子悬在半空,镊子尖夹着的那片薄如蝉翼的纸屑,是从一本清末古籍上脱落下来的,纸页已经脆得像风干的秋叶,稍一用力便会化作齑粉。

修复室里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气味,混合着陈年纸张的霉味、糨糊的米香,还有苏念特意点上的檀香——据说檀香能驱散潮气,保护古籍不受虫蛀,这是她从入行时就养成的习惯。工作室正中央的修复台上,铺着一层平整的白色真丝绒布,上面整齐摆放着十余本古籍,每一本都用特制的宣纸包裹着,封面标注着编号和年代。而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本深蓝色封面的线装书,封面已经褪色发暗,边角磨损严重,书脊处的线绳断裂,好几页纸松散地耷拉着,这就是那本让苏念茶饭不思的清末文物保护手册。

“苏老师,空调温度要不要再调低两度?”门口传来实习生小林怯生生的声音。小林刚进基金会三个月,跟着苏念学习古籍修复,看着苏念已经在修复台前坐了整整三个小时,连口水都没喝,实在忍不住上前询问。

苏念摇摇头,视线始终没有离开那本手册:“不用,温度太低会让纸张脆化得更厉害。”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眼底布满了红血丝。为了这批古籍,她已经连续加班一周了。三天前,基金会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捐赠——一位收藏家的后人整理先辈遗物时,发现了这批尘封在木箱里的古籍,其中大部分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献,还有几本孤本,而这本文物保护手册,是其中价值最高的一件。

据收藏家后人回忆,这本手册的作者是清末一位专门负责皇家园林文物修缮的官员,手册里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文物保护方法、材料配方,甚至还有一些早已失传的修复技艺草图。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文物保护史来说,这本手册无异于一把钥匙,能打开许多历史谜团。可偏偏,这本手册的破损程度也是最严重的。

苏念小心翼翼地翻开手册的第一页,指尖刚触碰到纸页,就感觉到纸张的粗糙和脆弱。纸页是典型的清末竹纸,纤维较粗,韧性不足,经过百年的岁月侵蚀,已经变得发黄发脆。更让人揪心的是,书页上的墨迹出现了严重的晕染和褪色,部分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墨迹扩散的情况,原本清晰的字迹变成了一团团深色的污渍,根本无法辨认。

“真是棘手。”苏念轻轻叹了口气,将放大镜架在鼻梁上,仔细观察着墨迹的状况。她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经十五年了,经手的破损古籍不计其数,有被虫蛀得千疮百孔的,有被水浸泡得粘连在一起的,还有被火烧得残缺不全的,可像这样墨迹严重受损的情况,她还是第一次遇到。

古籍修复,最讲究“修旧如旧”,既要恢复古籍的原貌,又不能破坏其原有的历史信息。而墨迹修复,更是修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字是古籍的灵魂,若是字迹无法辨认,再好的纸张修复也失去了意义。苏念很清楚,这本手册的价值就在于上面的文字和草图,若是不能让墨迹清晰呈现,那它的历史研究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为了弄清楚墨迹受损的原因,苏念先对纸页和墨迹进行了初步检测。她用专业的纸张纤维分析仪观察纸页结构,发现竹纸的纤维已经严重老化,纤维间的结合力大大减弱。接着,她又用墨迹成分检测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手册上的墨迹主要成分是松烟墨,还混合了少量的胶和麝香,这是清末文人常用的墨汁配方。可奇怪的是,墨迹中的胶成分已经严重分解,导致墨粒失去了束缚,从而出现了晕染扩散的情况。

“难道是储存环境的问题?”苏念皱起眉头,回忆起收藏家后人说过的话。这批古籍一直存放在老家的阁楼里,阁楼通风不畅,常年潮湿,夏天闷热,冬天阴冷,这样的环境对古籍的保存极为不利。潮湿的空气不仅会加速纸张的老化,还会导致墨迹中的胶成分水解,从而引发墨迹晕染。除此之外,阁楼里可能还存在霉菌,霉菌的分泌物也会侵蚀墨迹和纸张,造成二次损坏。

找到问题根源后,苏念开始制定修复方案。首先要做的是纸张去霉和脱水,然后再进行墨迹固色,最后修补破损的纸页并重新装订。听起来步骤并不复杂,可实际操作起来,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苏念先从纸张去霉开始。她将手册平放在修复台上,用软毛刷轻轻刷去纸页表面的霉斑,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婴儿的肌肤。刷完后,她配制了专门的去霉溶液——这是一种由乙醇、蒸馏水和少量中草药提取物混合而成的溶液,既能有效去除霉菌,又不会损伤纸张和墨迹。她用棉签蘸取少量溶液,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有霉斑的地方,然后用吸水纸轻轻按压,吸收多余的溶液和霉菌分泌物。

这个过程极其耗时,每一页纸都要花费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苏念不敢有丝毫懈怠,眼睛紧紧盯着纸页,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戳破纸张。小林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换吸水纸,看着苏念专注的样子,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经过两天的努力,纸张上的霉斑终于被清理干净了,纸页也通过低温脱水处理变得干燥了一些,原本脆化的纸张似乎恢复了一丝韧性。可当苏念准备进行墨迹固色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她首先尝试了最常用的明矾固色法。明矾是古籍修复中常用的固色剂,能与墨汁中的胶成分结合,形成稳定的物质,防止墨迹晕染。苏念按照传统配方,将明矾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浓度为5的明矾溶液,然后用细毛笔蘸取溶液,轻轻涂抹在墨迹上。

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涂抹了明矾溶液后,部分墨迹的晕染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些地方的字迹变得更加模糊了。苏念赶紧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溶液,心中充满了疑惑。她再次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