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灭清> 第四十一章 得国正者,惟汉与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得国正者,惟汉与明(1 / 3)

第二天。

杨丰就已经可以公然带人进城采购物资了。

毕竟祭孝陵需要的很多东西,在外面想凑齐并不容易,但在南京城内就很容易了。

尤其是官服。

这种祭祀可是要穿上礼服的。

所以我大清江宁织造精心为大明延平王,首辅,另外还有大都督,及部下各级官员连夜赶制官服,制作梁冠甚至衮冕的奇观也在南京出现。

杨丰当然也得有官服,虽然他身份特殊,但他既然自称大都督,那就当按大都督办。

大明也不是没有过大都督。

直到洪武十三年,才把大都督府改成五军都督府。

当然,一开始的大都督其实是朱文正,之后徐达应该是当过,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左右都督,然后领大都督府事,比如李文忠,冯胜这些,毕竟这个职位有点过于敏感了,除非把它变成荣誉性质的虚职,否则除了徐达,朱文正这样的,是真不能给其他人的。

李文忠倒是可以,但这种官职还得有威望,他一个晚辈当然没这资格。

而现在正好拿来安排杨丰,他自称大都督,那就是大都督,而且在大明官方体系里,就是大都督府大都督,张煌言是文官首辅,互不统属,朱成功是正经的宗室藩王,也互不统属,三人谁也管不着谁。至于联系上李来亨这些,他们愿意听谁的,那就看他们自己选择,愿意听张煌言的,那就给文职,愿意听杨丰的那就武职,愿意听朱成功的,那就给延平王府属官。

延平王承制拜封。

这样大明朝廷也就算是正规化了。

最终在我大清江宁织造的全力配合下,仅仅两天就把各项准备完成,然后张煌言定了最近的吉日,正式开始孝陵的祭祀大典,而且在杨丰的威胁下,朱国治默默打开了南京城门,任由城内百姓出入……

他们已经破罐子破摔了。

实际上这时候援军已经云集,但就是没有一个敢向前的,安庆的操江巡抚或者说后来的安徽巡抚,在联军到达的第二天,就带着水师到了,但前锋被朱成功的炮舰一顿狂殴,损失三十多艘战船后,吓得立刻龟缩芜湖不敢向前了。而漕运总督林起龙也率军收复瓜洲,但同样不敢向前,他手下都是安东卫溃逃后收集起来的残兵败将,然后通过抓壮丁完成扩充的。

让这些人去打扰杨大都督雅兴?

林制台还没这么大脸。

而且林制台正在崩溃中。

真的。

他都崩溃了。

因为漕粮没了,京城正在催他赶紧补充北运,再不运粮京城的铁杆庄稼们就要断顿了。

而山东战场包围安东卫的十几万大军也在催粮。

再不运粮这些也要断顿了。

甚至他手下带来的两万大军都在催粮,再不搞粮食,他们可就要自己动手了。

搞粮食……

周围士绅已经在为朝廷分忧了。

当然,他们为朝廷分忧的方式不是额外再纳一份粮,而是打着防御海寇私下搞团练了。

但很明显他们防的是那些喊着要自己动手的绿旗军。

林起龙很清楚杨丰的恶毒,这个妖人把粮食都分了,扬泰常镇甚至江宁各地去领粮食的何止百万,他敢追缴这些人就敢造反,他不追缴就没粮食,除非在各地额外再收一遍税,他敢收人家也敢反。就我大清被杨丰抽肿的脸,本来也都压不住地方了,更何况奏销案已经得罪了江南士绅,过去他们是不敢闹,不得不忍了。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

正好杨丰等人还在南京呢,大不了咱们一拍两散,我们把辫子都剪了然后竖起大明旗帜。

老百姓还支持。

毕竟家里都吃着铁杆庄稼的漕粮呢。

这一招比薅辫子还恶毒,薅辫子最多让士绅顾忌一下,但把漕粮分了,是真让大清朝廷和士绅处于对立中,毕竟这真关系到大家的银子。

原本的大清当然不怕,他们也不敢,可现在的大清已经不是之前了。

但问题是京城的铁杆庄稼是真要饿肚子,他可是大兴人,话说林总督现在死的心都有了,毕竟他筹集不到漕粮,那就有抄家灭门的危险,但他要是引咎自杀最多也就死自己。

至于上游的李长庚和张朝璘,他们调动的部分援军也已经到达,但也都在观望中。

下游输的太惨,各种消息太诡异,都是聪明人,这种局面最好的选择就是先观望一下。

再说打头阵本来也不是他们的活,他们是来帮忙的,现在江南的各军都不敢上前,他们干嘛要冒这种险?

孝陵。

“得国正者,唯汉与明,以布衣驱逐挞虏,复汉家天下,自古唯此一人,以南伐北,一统江山者,亦唯此一人,以千万移民扫清腥膻,以南北榜使南北人心分裂四百年后重新合二为一者,亦唯此一人。

当然,被骂的最多的也唯此一人。”

杨丰看着眼前的孝陵感慨道。

“但太祖……”

张煌言欲言又止。

“怎么,说他残暴,说他杀人太多,他杀的多都没撑过三百年,那证明他杀的还是少了。

看建奴杀的到处尸山血海,随便一处杀的就是他几倍,但我敢保证要不是我出手,这建奴的江山比大明还要稳固。

昨天还有人给我指点金圣叹被砍头的地方,我说建奴杀的人里面,就是这些杀的我最满意,大明皇帝收点税就跟疯狗一样闹,皇帝下旨杀了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