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秋收(1 / 2)

柴桑村临挨着剑庐山,除了猎户会进山打猎。

山外村庄的村民也经常会入山拾柴,背回家用。

有些人要是运气好,在途中发现些野生药草,或者有鸟蛋的鸟窝。

便可顺手将其带走拿去集市售卖,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笔收入。

孟旭独自来到集市,没有什么阻碍,很快便将带来的三株九连根,以每株70文的价格卖给了药材商贩。

虽然县里医馆的价格是100文,但商贩下乡收购,药农自然卖不到那个价

掂量着手里多出的210文钱,活了这么多年,孟旭从未感觉赚钱竟如此轻松,简直令人不禁想泪洒当场。

以前过得都是些什么苦日子啊。

将钱小心翼翼的收入怀里,孟旭心情大好,难得有空闲工夫,便在集市里逛了起来。

“灵鱼,镇宅镇运的风水鱼!路过的都来看一看呀。”

当孟旭经过路边一处摊位时,立马被吆喝的商贩给吸引了注意。

低头瞧去,只见地上摆放着一个木盆,其中正有条背脊长紫鳞的鲤鱼在身姿轻盈的来回游动。

令人称奇的是这条紫鲤嘴角两侧,还长有一根金色长须,看着好生神异。

确实对得起商贩口中‘灵鱼’二字。

“哦?这鲤子怎么卖。”

孟旭正驻步观赏,旁边一名长袍男子走来,看着盆中紫鲤饶有兴趣的问道。

看他一身衣裳布料滑溜,估摸着得好几两,身后还跟着两个膀大腰粗,一看就是护院家丁的皂衫大汉,身份肯定不凡。

“是徐家的大少爷徐胜。”

看清对方模样,孟旭心里暗道。

柴桑村有三个富户,分别是陈家、徐家、吕家。

但早在几十年前,那时可还没有徐家的名头,而是另外一个富户沉家。

徐家如今的发迹,背后存在着一段只有柴桑村里老辈子才知晓的陈年旧事。

当年孟旭父亲来到柴桑村的时候,徐家还只是富农而已。

不想某日,徐家不知为何与沉家出现了田地纠葛,没几日就从口角演变成了械斗。

乡下人打架,只要没人去县里报官,这事就传不出去。

徐家人当真是够狠的,于一天夜里,兄弟几个持刀冲入沉宅,将人家满门择的干干净净,血洗几十口人。

后又将沉家的田地拿出来平分给陈家和吕家,两个家族什么都没做就得到这种好处。

自是睁一眼闭一眼,将这事就此翻篇,村中往后再无人敢提起。

这些年徐家的生意越经营越好,还做了柴桑村的甲首,得到九江县官府的允许,肩负巡视治安的权利,已是地主般的存在。

“徐少爷,你要喜欢就拿10两银子吧,这是我在碧波潭好不容易钓到的灵鱼,养在池子里绝对好看着呢。”

商贩一脸谄笑,宛如看到财神爷来了。

“我买了,搬回宅子去。”

徐胜掏出一锭银子丢出,也不还价。

他身后两个护院立马上前抬起木盆,引得围观村民羡慕不已。

钓一条鲤鱼就能赚到10两银子,这好事怎么没让自己碰到。

同作为旁观者的孟旭也是不住咋舌,10两银子说花就花,不愧是大富人家的少爷。

“辛辛苦苦种了二十几年地,到头来攒下的银子也就够别人买一条鱼。”

从人群走出的孟旭叹了口气,无心再闲逛,离开集市回田里干活。

虽然自己掌握玄镜洞天,如今无需再在意地里那点麦子,但作为一个佃农突然间对田地不上心,未免会显得十分可疑。

孟旭不敢怠慢,照旧如往日那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

时间一晃,秋收已至。

秋收又称龙口夺粮,拼的是跟老天爷赛跑。

村中的各处农田,到处都是壮年割麦,老幼捆扎,妇孺拾穗,全家总动员的场面。

孟旭为此专门将孟天明从谢元贵那喊了回来帮忙。

虽然这地里麦子的价值,在孟旭眼中已经变得索然无味,有如饭后牙慧。

但为了保持贫穷佃农的人设,依旧需要演给外人看看,以免露出可疑之处。

自家的田里,孟旭带着孟天明割下成熟的麦穗。

他从陈家租了四亩良田,每亩大致能产1石5的麦子,四亩便是6石,算700来斤。

扣除六四分成的田租,孟旭最后只能得到2石4,约280来斤。

这点粮用来自给自足肯定是不够,也太过于奢侈。

佃农一般会选择拿去将其兑换成分量更多,但口感劣等的糙米,以此来勉强糊口。

又或者拿去与粮商售卖,目前九江县粮价为1两1每石,孟旭如果愿意出手的话,可卖出2两左右。

看似田收还算不错,但剔除种子、堆肥、农具损耗、田赋,以及年初找陈家借贷耕种的这些成本,到头来就赚个1两出头。

佣工一年都可得银三两,佃农四亩终岁所得却不及佣之半。

这便是佃农的真实写照,不少坚持不下去的佃农早就已经签了卖身契,弃佃从佣。

要是佃农那么容易攒钱买地,村中哪会只有几家富户。

并非孟旭不想再多租几亩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