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当放学的铃声响起,顾泽不紧不慢地收拾好书包,拒绝了同桌一起去打球的邀请,径直朝着校门外走去。
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与其他匆匆回家的同学不同,他的方向是位于东城区图书馆旁的那家“闲趣”咖啡馆。
推开咖啡馆厚重的玻璃门,凉爽的空调风瞬间驱散了外面的燥热。
空气中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醇香和舒缓的轻音乐,环境清幽,客人不多。
顾泽目光扫过,很快锁定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一个约莫三十岁左右、戴着金属框眼镜、穿着条纹polo衫的男人正频频看向门口,面前放着一台厚重的笔记本计算机和几份文档,神情带着一丝急切和期待。
顾泽径直走了过去
“请问,是榕树下的张编辑吗?”
张明闻声抬头,看到站在面前的少年,明显愣了一下。
眼前的顾泽过于年轻,虽然气质沉稳,但那张脸分明还是个高中生。他迟疑地站起身:“我是张明,您是……?”
“我是顾盼生辉,本名顾泽。”顾泽微微一笑,从容地在张明对面的位置坐下,将轻飘飘的书包放在一旁。
“顾…顾先生?”张明脸上的惊讶几乎掩饰不住,他重新坐下,扶了扶眼镜,有些语无伦次,“没想到您这么……年轻!真是年少有为,年少有为啊!”
他预想过“顾盼生辉”可能是在校大学生,却万万没想到,写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那样细腻真挚文本的,竟是这样一个看似未成年的少年。
“张编辑过奖了。”顾泽语气平和,对对方的反应并不意外。
他招手向服务生点了一杯冰美式,然后好整以暇地看着张明。
张明迅速调整好心态,到底是资深编辑,知道不能以貌取人。
他轻咳一声,切入正题:“顾先生,那我们就直接开始?您写的《那些年》在我们网站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无论是点击、收藏还是读者留言,数据都非常亮眼,尤其是读者黏性极高。我们编辑部一致认为,这部作品极具出版潜力,不知道您对实体出版有什么想法?”
“能实体出版自然是好事。”顾泽点点头,“这也是我发布作品的初衷之一。”
“太好了!”张明脸上露出喜色,立刻从文档袋里拿出一份标准的制式合同草案,推到顾泽面前,“这是我们网站常用的独家授权及出版代理合同,您可以先看看。主要是关于电子版权的独家代理,以及我们协助您进行实体出版的相关条款和版税分成比例。”
顾泽没有急着翻看合同,他端起刚刚送来的冰美式,轻轻啜了一口,冰凉的液体让他思路愈发清淅。
他放下杯子,目光平静地看向张明:
“张编辑,在谈具体条款之前,有件事需要先向您说明。”
“您请说。”
“我目前还未满十八周岁。”顾泽语气坦然。
张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未满十八?这……”
未成年作者签约,在法律上存在障碍,这是行业内的常识。
需要监护人同意,手续繁琐,而且存在合约效力的问题,很多出版社和平台对此都非常谨慎。
看到张明瞬间变化的神色,顾泽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不过,请放心。我虽然未成年,但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他从自己那个看起来没什么分量的书包里,取出了一个牛皮纸文档袋,从里面小心地抽出几份文档副本。
“这里是我名下不动产的产权证明副本,以及一份经过公证的遗产继承文档。”顾泽将文档轻轻推到张明面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我目前的主要收入尚未来自稿费,但这些资产证明,足以表明我拥有独立处理自身事务和财产的能力。如果贵方对合约效力仍有疑虑,我可以提供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书,或者,我们可以先签署一份意向协议,待我年满十八后再签署正式合同。”
他顿了顿,观察着张明的反应,语气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笃定和自信:“我相信,贵方看重的是《那些年》这部作品本身的价值,以及它能为网站和出版社带来的收益,而非我的年龄。因为年龄问题而错过一部有潜力的作品,想必也不是张编辑和榕树下愿意看到的。”
张明看着桌上那几份盖着红章、内容清淅的文档,又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逻辑清淅、言谈举止远超同龄人的少年,内心的震惊一波接着一波。
独立资产?遗产继承?这少年到底是什么来头?但他不得不承认,顾泽的话切中了要害。
网站看中的是作品的价值和潜力,《那些年》的数据表现实在太亮眼了,他作为责编,非常希望能促成这次合作。
他沉吟了片刻,脸上的凝重渐渐化开,重新露出了笑容:“顾先生真是……令人惊讶。您说得对,作品本身才是关键。您提供的这些证明文档,我会向法务部门说明情况。原则上,只要能有保障合约效力的解决方案,比如您提到的监护人同意书,合作应该没有问题。”
最大的障碍被扫清,张明明显松了口气,气氛重新变得融洽起来。他开始详细讲解合同条款,主要是电子订阅收入的分成比例,以及实体出版的版税计算方式。
“……关于实体出版的版税,通常新人作者的标准是在6到8之间,具体取决于首印量。以《那些年》的质量和热度,我可以尽力为您争取到8的版税。”张明说道,这在他看来,已经是对一个“新人”作者相当优厚的条件了。
顾泽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考。
等张明说完,他缓缓开口,抛出了一个让张明再次愣住的问题:
“张编辑,如果,我不止《那些年》这一部作品呢?”
“不止一部?”张明眼睛一亮,“您是说,您还有存稿?或者新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