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的顺利通过,并未在顾泽心中激起太多涟漪。
这仅仅是漫长征程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复试的日子,在一个微冷的清晨到来。
北电校园里的气氛比起初试时更加凝重,留下的考生数量锐减,但每个人眼中闪铄的光芒却更加炽烈——能走到这一步的,无一不是对自身实力有着相当自信的佼佼者。
顾泽依旧是一身简洁的装扮,提前到达候考区。
相比于其他考生或低声练习、或反复深呼吸的紧张状态,他显得过于平静。
他靠墙站着,目光沉静地观察着周围,脑海中却在梳理着复试可能遇到的各类题型和应对策略。
就在他沉浸于自己的思绪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撞入了他的视线。
还是那件白色的羽绒服,衬得肌肤愈发白淅。
依旧是那位气质优雅的女士陪伴在侧。
刘亦妃,她似乎也是刚到,正站在不远处,微微仰头看着墙上的考场指示图,侧脸线条优美,带着少女独有的青涩与专注。
似乎是感受到了顾泽的注视,她下意识地转过头来。
这一次,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有了一个清淅而短暂的交汇。
顾泽没有象寻常少年那样慌乱地移开视线,而是坦然地对上那双清澈的眼眸,微微颔首,露出了一个友善而克制的微笑。
那笑容里没有惊艳,没有讨好,只有一种平等的、如同见到未来同学般的自然。
刘亦菲显然愣了一下。
她参加考试以来,接收到过太多各种各样的目光,羡慕、惊叹、审视……但像眼前这个高大男生这样平静而友善的,还是第一个。
他看她的眼神,不象是在看一个异常美丽的“物件”,而是在看一个……普通人?
这种感觉很新奇。
她下意识地也回了一个浅浅的、带着些许腼典的笑容,宛如初绽的白玉兰。
这时,负责引导考生的老师拿着名单走了过来,开始给待考的考生分组。
“刘亦妃,第三组。”
“顾泽,第三组。”
听到自己的名字和那个熟悉的名字分在同一组,顾泽眉梢微挑,这倒是个意外的巧合。
他看见刘亦妃也听到了分组,目光再次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化为一种“原来你也是”的了然。
分组完毕,各组被带到不同的准备室。
第三组的考生大约七八个人,被领进一间空旷的排练室。
气氛有些沉闷,大家都有些紧张,彼此之间带着若有若无的审视和竞争意味。
刘亦菲和她母亲低声说了几句,然后独自走进了准备室,安静地在一个角落坐下。
顾泽则选择了另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
当他们这组考生被引导进入复试考场时,顾泽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正中央那位考官身上。
那人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瘦削,眼神锐利如鹰,即便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也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顾泽的心脏猛地一跳——王劲松老师!
这张脸他太熟悉了。
前世他看过太多这位老戏骨的戏,尤其是那个手持弹弓、眼神阴鸷的反派角色,将那种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疯狂与狠戾演绎得入木三分,堪称童年阴影级别的表演。
此刻见到真人,虽然对方只是平静地坐着,但那种专业演员特有的强大气场,还是让顾泽下意识地心头一凛。
他迅速压下心中的震动,不动声色地随着队伍站定。
有这位以严格着称的表演大家在,今天的复试恐怕不会轻松。
短暂的沉默后,负责他们这组的老师宣布了复试的第一项内容:集体小品创作。
题目是《车站送别》。
要求考生在十分钟内自行构思、分配角色、组织情节,然后进行表演。
题目一出,准备室里的气氛瞬间更加紧绷。
时间紧迫,题材经典但容易流于俗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几个考生已经开始急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试图争夺主导权,场面一时有些杂乱。
“我觉得应该是一对恋人分别!”
“可以是母子,感情更深刻!”
“要不要添加一个误会冲突?”
顾泽注意到王劲松老师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虽然很快恢复平静,但那瞬间流露出的不悦还是被他捕捉到了。
显然,这种杂乱无章的争论并不被看好。
顾泽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让嘈杂的讨论声瞬间低了下去。
“各位同学,”他开口,语气平稳而有力,“时间有限,我们不妨先确定一个简单有效的框架。既然是集体小品,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很重要。”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看向刘亦菲,带着征询的意味:“我提议,设置为一个姐姐送弟弟和同学们远行求学,如何?这样既有亲情,也有同窗之情,角色也足够分配。”
这个提议中正平和,兼顾了多人表演的须求,而且“姐姐”这个角色,情感内核可以很丰富。
几个争抢的考生想了想,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案,便陆续点头同意。
“那……我来演姐姐吗?”一个女生怯生生地问。
顾泽却将目光明确地投向刘亦菲,语气温和:“刘同学,你觉得这个设置可以吗?你愿意尝试一下姐姐这个角色吗?“他看得出,以她此刻的年纪和气质,演绎一种带着关切和不舍的“姐姐”形象,会比强演恋人更有说服力,也更符合考官对演员“贴切”的要求。
刘亦菲没想到顾泽会直接点她的名,抬起清澈的眼眸,有些意外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