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游戏竞技>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第207章 技术升级(十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7章 技术升级(十更)(1 / 2)

荒坂与军用科技在夜之城外围恶土上的对峙,陷入了一种残酷而稳定的消耗战。

双方默契地将交战范围限制在废镇周边及更广阔的荒芜地带,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界线将战火隔绝在夜之城的霓虹灯海之外。

这不是出于仁慈,而是基于冷酷的利益计算——维持一个表面完整的夜之城,远比摧毁它更能保障公司的长期利益。

在这片被划定的杀戮场上,厮杀从黎明持续到黄昏。

荒坂的“鬼武者”动力甲集群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掩护下,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幽冥犬、拉萨路佣兵和军用科技试验单位组成的联合防线。

双方的战术在血腥实践中不断进化。

荒坂依靠其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兵员储备,采取持续施压的战术。

尽管每天都有超过两位数的“鬼武者”被摧毁。

有的被拉萨路狙击手远距离点爆反应堆,有的在近战中被幽冥犬的“撕裂者”链锯剑撕开装甲,更有甚者被那台神出鬼没的暗红色试验机用动力拳套瞬间分解,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始终保持着高效运转。

白鲸号和后方基地不断将新的动力甲和驾驶员送上前线。

荒坂也在适应战场变化,调整穿甲弹配方,加强近战训练,甚至部署了专门针对动力甲关节的特种狙击步枪。

军用科技及其盟友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

幽冥犬的动力甲部队损失惨重,许多刚完成基础训练、连护盾能量管理都不熟练的驾驶员,在荒坂的疯狂冲击下变成了燃烧的残骸。

汉森上校看着日益增长的阵亡名单,脸色一天比一天阴沉。

不过,来自“贤者”的技术支持和军用科技自身的紧急产能,勉强维持着战线的稳定。

“獠犬”动力甲虽然在基础性能上仍逊于“鬼武者”,但凭借护盾技术和不断更新的武器模块,往往能在交换比上占据优势。

拉萨路佣兵则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充当着救火队的角色。

他们的指挥官“屠夫”对那台红色试验机的动力拳套表现出浓厚兴趣,多次试图获取相关技术。

这场战争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双方技术兵器的试验场。

每一份战场数据都被仔细收集、分析,并反馈到后方的研发部门。

荒坂在不断优化“鬼武者”的装甲分布和火力配置;军用科技则在“贤者”提供的护盾技术和武器接口基础上,加速开发自己的衍生型号。

在这场看似势均力敌的对抗背后,陈瑜的存在正悄然改变着战争的天平。

他并未直接介入任何具体战斗,但其提供的技术从守护废镇的区域护盾,到提升单兵生存率的动能护盾,再到链锯剑和试验机上的新型武器模块已经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

他像一位冷静的观察者,通过战场这个巨大的测试平台收集数据、验证技术。

交战的双方,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他宏观实验的参与者,被动地沿着他划定的技术路径进行着残酷的竞争。

而在废镇中心的工坊内,陈瑜的注意力并未放在前线具体的战术指挥上。

只要防线能够稳固,宝贵的实战数据能够持续不断地传回,这场发生在门外的消耗战对他而言就具备了存在的价值。

他的处理核心,正专注于对那台暗红色试验机进行第一次系统性优化。

他仔细审阅了军用科技和康陶提交的技术方案。

军用科技提出的两套方案,以高性能激光武器为核心,或是结合火箭巢与电子战模块的多功能配置,展现出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务实的思路。

“中规中矩,老伙计。”陈瑜对身旁静默悬浮的伺服颅骨评论道,猩红的光学镜头扫过军用科技的方案数据流。

“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创造性,但贵在结构稳定,技术成熟。这种水平的装备,用来配属给帝国卫队,倒是相当合用。毕竟,帝国卫队不需要,也供养不起过于高精尖的武器。”

相比之下,康陶的方案则体现了不同的技术路径,他们侧重于智能武器的火控系统与轻型武器间的协同作战网络。

陈瑜特别关注了其目标预测算法。

“这个算法的思路有点意思,精度和适应性都超出了基准线。”他对伺服颅骨低语,调出了相关的数据链。

“虽然受限于基础平台的威力,对付重装甲目标显得力不从心,但这种智能化的火控逻辑……或许能用来改良星际战士的爆弹枪,进一步提升其点杀效率。”

他将这些来自本世界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归档处理。

军用科技的方案被标记为“可适用于帝国卫队标准化装备参考”,而康陶的智能火控算法则被单独提取,注明了“适用于高阶单兵武器优化潜力”。

他并未完全依赖这些外来技术,而是将其中的有效思路作为数据储备和灵感来源。

随后,他将瓦莱丽实战测试传回的数据与前线部队的普遍反馈进行整合,开始了对试验机的系统性优化。

核心框架维持原状,那副坚实的线性骨架、陶钢复合装甲、等离子反应堆与护盾核心均表现稳健,无需改动。

迭代的重点落在了细节打磨与武器系统的升级上。

他对腿部液压传动系统的响应曲线进行了微调,提升了常规状态下的移动流畅度。

改进了驾驶舱内的人机交互界面,优化了几个关键物理按键的布局与触感。

同时,也细化了辅助的战术建议逻辑,使其更贴合瓦莱丽这类拥有实战经验的驾驶员的思维习惯。

而此轮升级的关键,则在于武器模块的扩展与驾驶模式的彻底革新。

依据先前的构想,他设计并制造了多种可快速换装的武器模块。

其中包括为肩部加装的小型激光炮,以提供持续而精准的中程压制火力;设计了一个可替换的左臂重型武器平台,备选了单发威力惊人但能耗较高的等离子轰击炮,以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