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问答(2 / 4)

祥物似的苏欢,就这样站在门口,听完了柳万青老师的课,同学们那若有若无的目光总在不断扫来,任谁都看出了这位年轻美丽的教师,对站在门口那名同学的区别对待。

这节课,不知怎的,一向课堂上昏昏欲睡的苏欢,从来没有主动表达过自己的想法,这节课却主动提问,问的柳老师面红耳赤,最后更是哑口无言。

在同学们的眼中,更象是这个被罚站的帅气同学,对漂亮老师的区别对待,表示反抗。

比如。

在柳万青讲起“崔杼弑其君”这个典故的时候。

这个典故,是说在古时候的齐国,齐国大夫崔杼把齐国国君杀了,齐国史官在史书中,记下崔杼弑其君几个字。

崔杼听闻后很生气,不愿意留下弑君之名,让史官改,史官坚持不改,他就把史官杀了。

史官死后,史官的两个弟弟陆续接替史官一职,并继续这样写,也相继都被杀了,第三个弟弟仍这样写,崔杼看了看一屋子的尸体,又看了看手中卷刃的剑,仰天一叹,只好作罢。

这个典故,是歌颂史官不畏强权,舍生忘死,实事求是,刚正不阿的精神,柳万青讲完后,站在那里的苏欢,举手却问:“老师,第一个被杀的史官,叫什么名字?”

这个奇怪的问题,不止让讲堂上的柳万青懵了,整个班上的学生都懵了,一时间偌大的教室鸦雀无声,一道道目光看向门口那道身影,目光各异。

我讲这个典故的意义,是让你明白古代史官的精神,你却问我被杀的第一个史官叫什么?

这可把柳万青难住了,留下的史书上并未记载,被杀的史官名字。

不过这哪难得住的柳万青,她转手柄问题抛给了苏欢,反问苏欢被杀的第一个史官叫什么名字,出乎意料的是苏欢居然回答上了。

他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有理有据的佐证,最终侧方面证实了这位史官的名字,这就让柳万青尴尬了,尴尬的耳根子都红了。

尴尬的柳万青并没有时间多想,史书上都没有记载的东西,通过苏欢这么一番引经据典之下,居然被证实了,自己竟还信服了。

然后,柳万青又很快化解了尴尬,带头鼓掌表示认可,说苏欢值得让大家学习。

接下来,柳万青开始找茬了,她围绕这个话题,说起了唐宗宋祖时,关于史官的一些典故。

柳万青说。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有很多,但能力尤为突出的也就那么一些,这些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点,他越是有作为,就越怕一件事。

怕史官对他的记载。

他们都是要做一代明君,名垂千古的人物,自然很爱惜自己的声誉。

毕竟人无完人,怕自身的一些负面消息,被记录流传下去。

所以在古代,莫以为皇帝就可以一手遮天了,他们的头上还悬着一件,这样令他们不安的事情。

就拿唐宗宋祖来说。

由于有这么一个规矩,皇帝不能去查阅当朝史,就是记录皇帝言行与起居的东西,不然就违规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帝自身的恣意妄为。

唐太宗最想看的一本书,就是他的起居注,记录他言行起居,身边一些事的书。

至于为什么想看。

那是因为他心里有块病。

玄武门之变,他杀了他哥哥建成太子,与他四弟齐王。

所以他很想看史官,是如何记载这件事的。

如果就是直接记载,他的皇位,是杀了他哥和他弟,夺过来的,那关于他得位不正的言论,不就板上钉钉了?

还有他的一世英名,不也就留下不可磨灭得遐疵了?

一日。

想看起居注,想的百爪挠心的唐太宗,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认为冠上这个理由,史官就没理由,不给他看了。

他问,记录他起居注的人,大概白话是这样说的,你给我看看我的起居注呗,我就看看你是怎么记录我的,这样,我才能知道我哪里做的不对,哪些方面有所不足,我才好改过啊。

唐太宗编的这个理由,听起来简直不要太正能量,可无奈何。

史官不同意,当然,也就没给他看。

然后,唐太宗又饱含深意的问了一句,我做的不对,你都记载了吗?

这样颇带威胁口吻的话语,加之那饱含深意的目光,换作其他大臣,早就被吓的惶惶不安了……我记载个锤子哦,天大地大,不如我小命大,您没有什么不好,您这么英明神武,哪有不对的事呢?

但那位史官,却脖子一梗,炯炯的目光,昭示了他的决心,义正言辞说了句,我如果不记载,那不就是我,失职了吗?

意思是我管你对不对,我如实记载就完了。

最终。

唐太宗,看着对方那炯炯的目光,看了半晌,无可奈何了。

柳万青说到这里,关于唐太宗的这个典故,也就说完了,然后她看着苏欢,笑里藏刀,问:“你知道这位史官叫什么吗?”

苏欢不假思索道:“褚遂良。”

笑容一窒,柳万青以为苏欢这个上课昏昏欲睡的家伙,之前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这次肯定回答不上来了,没想到张口就来。

“不错,回答正确。”只好咬着后槽牙,强颜欢笑着下定语,随后说起了宋祖。

宋太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